人民網>>生態

“小魚治水”,阿裡巴巴撫遠護送二十萬尾鱘鰉魚回家【4】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2017年08月08日17:16

上一頁
圖為正在放流大魚的志願者。
圖為正在放流大魚的志願者。
下一頁

人民網撫遠8月8日電 (記者 史雅喬)8月8日,在祖國的最東端——撫遠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邊境小城,黑江水與烏蘇裡江川流不息, 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和撫遠市政府共同舉辦“鱘鰉魚公益放流活動”, 20萬尾鱘鰉魚苗在一片歡呼聲中投入了它們母親江的懷抱。

“增殖放流,生生不息,小魚們回家啦!”,撫遠市政府和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現場共同呼吁:努力維護生態平衡,使鱘鰉魚、大馬哈魚以及生活在這片水域的各種魚類得以繁衍生息,做好它們的守護人。

增殖放流,百人親護二十萬尾鱘鰉魚回家

2016年12月,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與撫遠市簽署了《鱘鰉魚大馬哈魚公益項目協議》,計劃三年投入600萬用於保護黑龍江和烏蘇裡江重要的珍稀魚種。據了解,鱘鰉魚(本文特指史氏鱘和達氏鱘)號稱“水中活化石”,是下白堊紀時代古老的魚類,在地理及生物進化上,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

據撫遠市水產局放流站站長朱翥回憶,他8、9歲時就隨著父親下江,那時候魚多得一網都拉不走, 80年代中后期,由於產卵場地環境的破壞以及過度捕撈,導致撫遠江段鱘鰉魚資源急劇下降,當年隨處可見的鱘鰉魚現已成為國際瀕危物種。

“鱘魚的性成熟需要10到12年,鰉魚要16年才會產卵,要恢復到這個資源量,需要很長的時間,萬一沒有了,連找個種魚都很可能找不到。”朱翥感慨。通過30多年兩代水產人的努力,對鱘鰉魚人工催產繁育做了努力,魚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使得撫遠江段魚得到恢復。

撫遠市委書記周宏說:“我們希望通過鱘鰉魚保護項目,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水生生物養護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增強公眾保護漁業資源與環境的意識,不斷推進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現場,國家工商總局、撫遠市政府、阿裡巴巴集團、俄羅斯哈巴市政府的領導,以及永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撫遠市鱘鰉魚保護協會、大馬哈魚保護協會等機構的公益人士和社會愛心人士組成的百人“放流團”在黑龍江畔參與放流。放流的除了20萬尾鱘鰉魚苗,還包括200尾20斤到200斤不等的大魚。

據了解,鱘鰉魚最多能活100多歲,長到近千斤。

高曉鬆代言“小魚治水”,呼吁環境保護

“保護一條魚,守護一條江”。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水環境,了解保護魚種,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開發了“小魚治水”公益項目,用互聯網“養魚”的游戲方式,號召公眾互動參與,傳播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短短幾日,項目的網絡曝光量已超過4000萬,參與“養魚”用戶超過150萬,網友可通過阿裡游戲、UC、閑魚、閑魚拍賣、優酷等多個入口參與。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公益大使、《矮大緊指北》主講人高曉鬆為游戲代言。

許魏洲、TF家族等明星作為“阿裡公益星勢力”,號召網友們參與到生態保護中去。該活動也得到了公益合作伙伴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

“不遠千裡來到祖國的最東邊親眼看放流,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活動,我根本不了解撫遠,不了解鱘鰉魚,不知道還有那麼多人為了保護地球的生態而努力。”一位參與放流活動的來自杭州的公眾表示。現場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公眾都紛紛表示“回到家鄉也將為公益和環保出一份力。”

“人人參與,才是公益,這是阿裡巴巴一號志願者馬雲提出的理念”,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瑞合說:“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平台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一起關愛自然、保護自然。” 

【1】【2】【3】【4】【5】【6】【7】【8】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史雅喬、李昉)

 高清推薦

 圖片新聞排行榜

  1. 1中國第19批赴黎巴嫩維和官兵榮…
  2. 2北京:走進高考評卷現場
  3. 3重慶黔江:懸崖絕壁上排危 保鐵…
  4. 4中老鐵路最長橋梁主體施工完成
  5. 5院士科普進校園
  6. 6今日延安 美麗畫卷
  7. 7探訪青海龍羊峽水電站
  8. 8新建福廈鐵路烏龍江大橋合龍
  9. 9中國第三大沙漠南緣“沙城”變“…
  10. 10喜迎建黨百年 主題花壇亮相長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