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綠色發展“富了口袋不傷生態”【2】

2017年10月20日08:4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江門:綠色發展“富了口袋不傷生態”

  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為海信節約電費300多萬元。

  海信公司供圖

  銀洲湖畔,崖門環保電鍍產業園區內,一排管道架設在半空,沿路延伸至一座大型廢水處理廠,管道另一頭是近90家電鍍企業的廠房﹔在廣東嘉寶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套完善的廢氣處理系統通過廢氣燃燒再利用,減少廢氣的排放量﹔在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清澈無異味,企業實現增產不增污……

  以獎促改,推動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以考核抓落實,設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制度,在江門市委“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的引領下,江門企業加快發展綠色制造,做到“富了口袋不傷生態”。通過督促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指導企業低碳發展、加快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等措施,江門走出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之路。

  撰文:戴惠甜 鄭琦

  清潔生產推動制造升級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賦予城市科學發展的新機遇下,曾以傳統產業著稱的江門提出“低碳經濟、綠色江門”的發展新思路。

  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綠色制造升級,江門率先在工業領域開展清潔生產。2016年,江門市印發《江門市“十三五”時期綠色清潔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十三五”期間,江門將全面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加大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力度。

  為了鼓勵企業,江門市節能專項資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對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給予獎勵,對獲得“省(市)清潔生產企業”稱號的單位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獎勵。

  據統計,去年江門共有76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驗收,今年上半年又有60家企業通過驗收,已累計有136家企業通過驗收和復審。同時,該市經信局、環保局聯合建立每季度情況報送制度,落實職責分工,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年內完成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清潔生產審核任務。

  除在企業內推動清潔生產外,江門更在該市工業園內推動循環化改造。在崖門環保電鍍產業園內,不同類別的廢水將會在處理后再次“重生”,回用於企業。自開始籌劃電鍍產業園區清潔生產工作以來,園區就組建了一支專業團隊,為入園企業的轉型升級道路提供技術指導及方案支持,同時在園區配套等多方面助力企業實現清潔生產。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江門市深入推進包括崖門環保電鍍產業園等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開平市翠山湖等產業轉移工業園實施循環化改造、清潔生產,已培育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和示范企業。

  節能減排探索低碳發展

  企業要節能減排,第一步是搭建能源管理系統,清楚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能源消耗,才能“對症下藥”。

  坐落於新會銀洲湖畔的銀洲湖紙業基地,是廣東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和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亦是廣東省三大紙業基地之一。這裡遠山環抱、近水碧澄,環境優美,整個園區如同公園。

  據介紹,該基地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實行橫向資源整合,形成循環經濟式供應鏈,統一集中供熱、供電、供冷、供水和集中治污、廢棄物綜合利用。例如,在集中供水方面,基地將取自電廠的冷卻水處理后首先供給高檔紙廠使用,經初步處理后再供低檔紙廠使用,最終再處理后回用大部分,其他達標排放。由此,企業間實現廢水梯級重復循環使用,資源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在江門市政府的引導下,目前江門市已有維達紙業(中國)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等24家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電力、造紙、玻璃等行業開展了能效對標工作。其他重點用能企業也紛紛投入資金對設備進行更換,淘汰落后設備,建立和完善節能降耗制度。

  同時,江門市還通過推進電機能效提升,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江門市已完成電機能效提升4.96萬千瓦,下達了二批次省電機能效提升專項資金項目計劃,涉及企業13家,項目總投資合計1157萬元,省、市補貼資金520.84萬元。

  為更深入推動江門市低碳發展,今年10月1日,《江門市低碳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專項資金的設立主要是對與低碳發展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和低碳應用技術研發、推廣,低碳產業、低碳建筑、低碳社區、低碳交通、清潔能源等示范項目建設等進行補貼或獎勵。

  多項措施帶來明顯效益。經江門市統計局核算,2016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52%,超過省下達年度目標3.2%和“十三五”年均目標3.8%。

  給市民更多綠色“獲得感”

  “公司周邊的環境好了,綠化多了,中午吃完飯還可以到附近的公園散散步,緩解工作壓力。”在蓬江區上班的張先生忍不住點贊“江門綠”。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江門通過發展綠色制造留住綠水青山。優美生態為江門的產業發展營造良好基礎,也為在此居住、工作、旅游等的人們帶來更多綠色“獲得感”。據同時,目前江門市域森林覆蓋率達53.72%(不含濕地面積),城區綠化覆蓋率44.0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78平方米,群眾處處可見綠色。

  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實踐不斷涌現。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以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據悉,江門已出台《江門市各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規定》《江門市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辦法(試行)》等文件,進一步推進了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在市民較為關注的水污染整治方面,江門為該市的河流、水庫(湖泊)、重點山塘設立“河長”,構建市、縣、鎮、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全市1643個江河湖庫設立2240名河長。

  在這一系列文件的指引下,通過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改善環境質量,江門留住了碧水藍天。2016年,江門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約為84%﹔主城區、副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生態建設同時帶來經濟效益。目前,江門已形成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川島飛沙灘等一批特色森林生態旅游品牌。據統計,2016年,江門生態旅游接待國內外游客5033萬人次,帶動商貿、交通、飲食、住宿等相關產業產值大幅度提高。

  ■綠色制造示范

  屋頂鋪太陽能面板 每年省電費300多萬

  在位於江門市蓬江區的海信(廣東)空調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排綠色植物長勢良好,翠綠而繁密的藤和葉正沿著圍欄舒展開來。不遠處,生產線上的工人正在把產品打包裝進箱子裡。

  “植物在車間裡長得好,說明車間的環境好!”走在圍欄的一邊,該公司總經理王慶玉告訴筆者。今年,該公司列入全國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名單,獲評為國家首批綠色工廠,成為江門首家綠色工廠。

  “我們陸續在節能環保上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綠色工廠建設。”走在車間內,王慶玉向筆者解密綠色工廠是如何誕生的。“在相關部門和技術專家的指引下,我們主要在智能信息化建設、能源建設和綠色產品三個方面進行建設。”

  該公司裝備部部長武軍告訴筆者,在智能信息化方面,該公司主要通過投入大量網絡化的自動化設備來降低能耗。“原先打包要多人同時操作多台機器,耗電又耗時。現在有了自動入庫系統,一個系統就能兼顧多台機器的功能,大大減少了車間內的能耗壓力,也解放了人力。”

  走進海信,除了各種自動化設備引人注目外,廠房上的太陽能面板也同樣引人注目。“我們公司總建筑面積22.78萬平方米,包括在停車棚的屋頂都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屋頂用起來了以后,廠房的環境溫度明顯下降,鋪設太陽能面板,年發電量達到862萬度,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給節能環保做了大貢獻。”

  862萬度電是怎樣的概念?武軍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月可節約30萬元的用電成本,一年節約300多萬元!“現在,我們已經在研發測試建立分布式電能儲存系統,把夜晚低谷期和白天光伏發電暫時用不完的電能儲存下來,在用電高峰的時間使用,預計一年也有上百萬元的經濟效益,到時,我們企業的用電成本還將降到更低。”

  此外,海信還進行了環保冷媒減排技術改造,生產了400萬台R410a環保冷媒空調和10多萬台R32環保冷媒空調,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

(責編:賀迎春、楊迪)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