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舉全市之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4】

張俊 陳瑞鋒 何國帥

2017年12月07日21:21  來源:南方日報
 

  開展海灘垃圾清理活動,呼吁保護美麗海灘。

  今年5月30日,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在陽江港附近海灘擱淺。所幸,當時在海灘邊玩耍的6位市民看見受困海豚,即時報警,海洋漁業、邊防等部門救援人員與群眾接力救助7個多小時,讓海豚重新游回大海。這個救助行動反映了陽江各地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普遍提升,也是全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得到加強的有力見証。

  近年來,陽江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斷增強海洋綜合管理,嚴厲打擊破壞各種海洋資源環境的行為,推動全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去年12月,陽江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大力實施“以海興市、綠色發展,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富美陽江”戰略,對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打造海洋生態示范區進行了全面部署。

  堅持生態“養海”、用心“護海”,堅持“保護中發展”的理念,踐行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陽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目前,陽江擁有海洋保護區10個,總面積達3.06萬公頃,劃定了7類35個海洋生態紅線區,打造“水清岸綠灘淨景美”的原生態海洋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深藍漁業、濱海旅游、臨港高端制造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能源等綠色產業。2016年,陽江海洋生產總值達490億元,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37%。當地正加快構建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環境友好型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保護海洋”理念深入人心

  陽江是廣東海洋漁業大市,全市共有123個海島,其中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40個。全市海岸線總長達458.6公裡,其中大陸海岸線達323.5公裡。全市海域面積約1.23萬平方公裡,20米等深線以淺的淺海和灘涂面積1624平方公裡,其中10米等深線以淺的淺海面積620平方公裡,灘涂面積131平方公裡。

  陽江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2012年7月,陽江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海洋經濟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保護為主”的原則,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堅持加強海洋綜合管理,推進海洋污染防治,建設海洋生態示范區。

  陽江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綠色發展是陽江崛起之要,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實施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加強海洋環境監測,高標准建設海陵島和陽西月亮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打造海洋生態示范區。

  為了加強海洋工作,陽江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陽江市海洋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海洋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國家和省的海洋工作政策和要求,部署全市海洋工作。

  為提高全社會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陽江市每年通過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媒介大力宣傳報道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利用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南海開漁節等重大節日作為平台,廣泛開展海洋法律法規宣傳,大力營造保護海洋環境的輿論氛圍,“保護海洋”理念深入人心。

  構建依法用海審核監測體系

  加強事前審核和事中事后動態監測監管

  港口開發、濱海旅游和濱海城鎮建設等都需要利用海域資源。陽江市按照海域使用有關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對用海項目加強事前審核和事中事后動態監測監管,確保臨海項目“集約節約”用海。

  首先,堅持集約節約用海。陽江市嚴格貫徹《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開展《陽江市海洋功能區劃》編制。如在陽江港項目建設過程中,專門編制了《陽江港吉樹港區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安排圍填海項目,努力做到符合集約節約用海的要求。

  第二,把好審核流程關。陽江嚴格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國家海洋局《關於進一步規范海域使用項目審批工作的意見》,成立海域使用項目審核委員會,制定海域使用項目的審核審批流程,在圍填海項目用海申請的受理、審查、審核和上報工作過程中,做到審核規范、流程完整、公正公開、集體決策。所有圍填海項目都按規定開展用海前的公示公告,開展海域使用論証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審核圍填海項目時注重項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生態紅線等﹔是否存在化整為零、分散審批和越權審批的情況。

  第三,把好海洋環評核准關。陽江成立了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核准工作委員會,並制定《陽江市海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核准程序》,規范市級海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核准工作。

  再者,加強日常監視監測。為了監督用海項目科學節約用海,陽江市每年都通過現場測量、現場拍照和現場錄像等形式對單個圍填海項目進行動態監管,共監測項目19宗次,確保項目按要求進行施工,防止項目超填行為發生。在用海項目開工后,依據項目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內容,督促業主按要求做好海洋環境保護措施,嚴防破壞和污染海洋環境行為發生。如在陽江港建設過程中,國家海洋局於2011年10月批復同意《陽江港吉樹港區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為確保該規劃按要求實施,陽江市每年都要對該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管。該規劃實施以來,規劃范圍內獲得批准用海的項目有4個,正在開展用海申請的項目有10個,陽江市對該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動態監管180多次,有效保証了規劃內的項目按要求建設。

  發動全社會參與

  從源頭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保護海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陽江通過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建設海洋自然保護區、修復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等措施,發動全社會參與,從源頭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與廣東省國土廳於2008年頒布的廣東省海岸線修測成果,陽江市大陸岸線長為323.5公裡。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6年,陽江市抓住省編制《廣東省海洋生態紅線》時機,認真做好調查,及時准確提供相關資料。根據《廣東省海洋生態紅線》,陽江市共劃定7類35個生態紅線區,大陸自然岸線長115.21公裡。陽江全市超過三分之一的大陸岸線劃入生態紅線區,為海洋生態保護打下堅實基礎。

  陽江還大力修復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海洋自然保護區,為海岸線增添靚麗的風景。2012年以來,陽江市先后投入2450萬元建成3座人工魚礁區,有效修復了近海漁業資源。截至目前,陽江市濱海濕地內建立了一批多種類型的市、縣級海洋與水產自然保護區,構筑了藍色生態屏障,現共有海洋保護區10個,總面積達3.06萬公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其中,海陵島於2011年獲批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陽西月亮灣於去年8月獲批建立國家級海洋公園。

  與此同時,陽江長期開展增殖放流放生活動,有效養護水生生物資源。2010年,陽江市建成南海首個永久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基地——南海放生台。2015年,陽江市成立陽江市放生協會,將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群眾化、常態化,全市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意識得到顯著提高。據統計,2012年以來,陽江市共放流魚苗1000萬尾、蝦苗15000萬尾,海龜100隻、中國鱟1500隻、貝類60噸。

  通過以上舉措,陽江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2014年,陽江市海陵島以總分第一名獲評“廣東十大美麗海島”,后又獲評“全國十大美麗海島”稱號﹔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陽江近岸海域大部分為清潔或較清潔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准。

  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鐵拳整治破壞海洋環境行為

  對於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陽江予以鐵拳整治。

  近年來,陽江市每年均開展“海盾”專項執法行動,打擊和遏制違法用海行為,重大違法圍填海行為逐年減少,整頓和規范了陽江市轄區內的海域使用秩序,提升了陽江市海域資源使用的綜合管控能力﹔每年開展“碧海”專項執法行動,有效打擊違法開採海砂、非法傾廢等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保護全市海洋環境資源。

  在對無居民海島保護上,近年來,陽江按照《中國海監海島保護與利用執法工作實施辦法》《中國海監海島定期巡查工作規則》《關於加強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活動執法檢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開展執法巡查,制訂無居民海島專項行動方案,積極開展無居民海島保護執法,加強對無居民海島用島項目的監管,及時制止游客上島旅游和未經批准利用海島等行為,落實海島定期巡查檔案的“一島一檔”工作。

  在查處違法的同時,注重從源頭上減少海洋違法行為。近年來,海洋執法部門定期通過報刊、電台、電視台、現場海洋宣傳活動等渠道開展宣傳活動,向用海業主講解項目建設中涉及用海的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環境保護、使用許可、檢查監察等要求,使用海業主了解、熟悉、掌握有關法律法規,樹立依法用海的觀念。陽江市用海業主、群眾的海洋意識普遍得到提高。

  保護優先

  發展綠色高效現代海洋產業

  陽江牢固樹立“在保護中發展”“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海洋工作理念,重點發展海洋漁業、濱海旅游、臨港高端制造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能源等綠色產業,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在發展海洋漁業上,陽江構建全產業鏈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擦亮“中國南海漁都”品牌。為了保護近海漁業資源,陽江鼓勵發展遠洋漁業,大力發展深藍漁業。目前,陽江擁有鋼質漁船753艘,遠洋捕撈能力不斷增強。陽江還大力發展漁產品深加工業,提高漁產品附加值,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38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

  在發展濱海旅游方面,陽江樹立全域旅游理念,建設以海陵島為龍頭,陽西月亮灣、陽東珍珠灣為兩翼的濱海旅游黃金海岸。其中,海陵島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不斷優化提升島內軟硬件建設,創建國家藍色旅游示范基地。通過發展濱海旅游,陽江濱海岸線環境優美、管理到位,實現了旅游產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11月26日舉辦的海陵島環島馬拉鬆賽中,共有1萬多名跑友在最美海島賽道上慢跑,沐浴海風、欣賞沿途無敵海景,是陽江發展濱海旅游促進海洋保護的真實寫照。

  此外,陽江還利用港口優勢大力發展臨港高端制造業,配套建好環境防護設施,使臨港產業發展與海洋保護相得益彰。目前,陽江正重點打造高端不鏽鋼和海上風機制造兩大年產值超千億元的臨港高端制造業集群。這兩大產業集群均為技術密集型產業,並落實環保措施,成為產業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典范。

  作為沿海大市,陽江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積極開發海上風電這一綠色能源,為陽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內涵。根據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陽江市海上風電總規劃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目前一期300萬千瓦項目加速推進。其中,一期首批4個風電場、共130萬千瓦裝機容量項目已全部獲得核准,4個風電場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鏈接

  陽江海洋保護“四大行動”

  1.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以此次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為契機,建立重點海域的執勤點、執法辦案、監管協作及聯席會議機制,定期開展海洋環保執法活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活動,切實保護周邊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

  2.開展海洋環境監測、監視

  根據省海洋與漁業廳印發的海洋環境監測方案,結合陽江市實際,繼續對全市所轄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跟蹤監測,科學評估陽江市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定期上報上級部門。對外發布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3.嚴格海洋環境審批和執法檢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嚴格項目環評審批。加大海監部門對建設項目的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強化監督檢查,對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環保措施等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4.加大海洋環保宣傳

  積極開展保護區的宣傳工作,利用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及時將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向社會公布。同時,充分利用海洋宣傳周(日)、法律宣傳日、增殖放流活動等契機,在廣大社區、沿海漁村碼頭、工廠學校等場所,採取多樣的宣傳形式,開展海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逐步提高廣大群眾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資源養護意識。

  撰文:張俊 陳瑞鋒 何國帥

  陽江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統籌:楊世華 編輯統籌:李江萍

(責編:初梓瑞、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