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搭載熱紅外相機對企業進行高空監測時,可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電磁波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可以清楚地反映夜晚環保設施的開啟情況及排放情況。據介紹,如果無人機搭載高光譜傳感器,還可以直接分析出污染物種類以及濃度。針對違法企業在節假日或夜間的偷排行為,監管部門利用無人機可以實現全天候執法。
當然,無人機執法也會受到一些因素制約,比如氣象條件,大風、降雨等會影響飛行安全,空氣質量則會影響拍攝效果。
自動化遠程控制水文遙測站,幫人琢磨河流“脾氣”
懸挂於纜道上的機器人沿纜道行走並停留在設定位置,測量水面流速。測量完,機器人自動返回停泊點,太陽能板可以為其充電。所獲數據通過衛星通信,發送到省局中心站服務器,技術人員經過分析處理后生成水文報表。如果計算衛星網絡中斷,在線測流系統也可自成體系,作為一套獨立設備完成流量測驗任務並存儲數據。
在青海首座自動化遠程控制水文遙測站——曲麻河水文站,這套自動監測系統取代了傳統的流速儀法和浮標法,實現在線監測。海拔4200多米的曲麻河監測站,距西寧1000余公裡,已經實現無人值守、自動測報。
曲麻河水文站主要的任務,是監測水量的變化。“通過監測數據,計算枯水徑流佔全年徑流的比例,比例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生態的變化。”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李其江解釋,每年夏天,降雨增多,一部分滲入土壤,一部分形成地表徑流。而青海降水多是冰雪,源頭區一般到來年3月才會融化。所以,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青海進入枯水期,“各流域的土壤蓄水開始補給河水,枯水徑流所佔比例,實際上反映了水源的涵養能力。比例越高,說明當地的草地、森林、灌木等水源涵養能力越高,植被越好。”
“通過分析監測獲取的水位、流量、流速、水質等水文數據,既可以琢磨監測河段的‘脾氣’,更能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項目工程提供水文服務,成為生態保護成效評估的一個重要依據。”李其江說。
流量監測用纜道雷達波在線測流系統。“無線遙控、配套定位,實現了遠程操作。”李其江說,這套系統由纜道、雷達傳感機器人、太陽能供電系統等組成。
如果光看顏值,曲麻河水文站這套聽著高大上的高科技監測設備實在其貌不揚。就拿雷達傳感機器人來說,它給人的第一感覺,不就是挂了倆滑輪的灰白色鐵盒上加裝了攝像頭嗎?其實不然,灰白色鐵盒,學名叫自動行車,暗藏“黑科技”。它通過單電機鏈條驅動滑輪,行走於河面之上的纜道。“它可以自動停泊和充電,可爬大於30度的坡,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鐘60米。”李其江介紹,技術人員能遠程控制,對監測站各種參數,如水位採集間隔時間、定時測流間隔時間等進行實時設置與修改,做到“私人訂制”。
而看起來像攝像頭的裝置,實際上是雷達波測流傳感器。它位於自動行車正下方,能在零下30攝氏度和零上80攝氏度正常工作。
“三江源地區氣候惡劣、自然條件嚴酷,大規模設立常規水文站獲取水文數據,需要派駐工作人員,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在高寒缺氧地區難以實現水文駐測和巡測。”李其江說, “曲麻河水文站的設立,徹底改變了青海水文傳統測驗方式,實現了水文信息採集從單一駐測向駐測、巡測和遙測相結合的監測方式轉變。”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3日 14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