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環保執法、水文監測站自動化遠程控制……

衛星遙感監測等科技讓環保更精准

記者 寇江澤 吳月輝 王錦濤

2018年05月23日07: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科技,讓環保更精准(美麗中國·科技的力量(下))

  核心閱讀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一些技術成為人類的“千裡眼”“順風耳”,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環保執法、災害監測等能力。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情況、違法企業的偷排行為、高寒缺氧地區的水文資料……有了科技的幫助,獲取這些以往看來難以掌握的數據成為可能。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那片曾經飽受創傷的土地現在怎麼樣了?那裡的山川植被,如今恢復得如何?當年那些讓人為之揪心的堰塞湖,風險消除了嗎?

科學家用技術給出了答案:日前,中國科學院發布的汶川地震10年遙感動態監測報告顯示,到今年,汶川震區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成就顯著﹔監測與評估表明,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

近年來,在生態環境領域,遙感、自動化遠程控制水文遙測等科技手段,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針對汶川震區的結論,便是科研人員基於十年間的海量衛星數據以及高空遙感飛機、無人機等獲取的航空觀測數據分析得出的。

  衛星遙感監測,讓小堆垃圾、小水溝的污染都難逃“法眼”

以前,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看到大面積的垃圾堆放、大江大湖的水體污染等,現在連小堆垃圾、城市溝渠的水體污染,也難逃“法眼”,這得益於高空間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展——空間分辨率越高,能識別的目標就越小。

遙感,是在航天或航空平台上對地球系統或其他天體進行特定電磁波譜段的成像觀測,進而獲取被觀測對象多方面特征信息的技術。在土地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調查、天氣預報、空氣質量監測等方面,遙感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副所長張兵介紹,現在,遙感科技已顯現出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三高”新特征,並開拓了更多的應用領域。高時間分辨率遙感能精確監測作物種植、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圍湖造田、植樹造林、森林砍伐等植被生長狀況或工程進展情況,實時監測和預報台風、寒潮等,還可以准確量測洪澇災害水淹區域、草原或森林火災過火區域等,以及大區域實時監測農業旱災、近海與湖泊水華暴發、草原或森林虫害等。高光譜分辨率遙感技術則可以實現對水中污染物成分、植被物理化學參數的分辨。

“應用需求是遙感技術不斷發展的驅動力”,張兵說,“未來遙感衛星系統將圍繞精准化、便捷化、大眾化的要求,向智能化方向轉變﹔在傳統航空航天遙感技術持續進步的同時,無人機遙感以其靈活機動的數據獲取方式,將呈現井噴式的發展﹔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興起,遙感大數據分析已進入蓄勢待發的節奏。”

  無人機執法,讓違法企業的偷排行為無處遁形

在環保執法領域,無人機已經成為監管人員必不可少的“辦公用品”。

河北唐山市某鋼鐵廠屬於國家明令淘汰的小鋼鐵企業,但由於靠近山區、位置偏遠,一直沒有被監管部門發現。環保部門在一次執法行動中,通過無人機航拍,發現了這家企業違規生產、污染環境的事實。如今,該企業已被取締。

據生態環境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常規的環境監察手段主要有明查、暗查兩種方式,“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有明顯的短板,明查的話,企業一般會提前有所准備﹔暗查,則隻能看企業廠區外的排污情況。而大氣污染問題中,証據很難固定,這給環境監察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與傳統方式相比,無人機執法獨立性更強,可以隨時隨地起飛,隨時掌握企業排污情況。據介紹,無人機可以搭載高分辨率攝像機、專業光學相機、熱紅外相機等,在100公裡以外獲取的地面高分辨率視頻數據實時傳回指揮車。無人機航拍獲取的影像資料分辨率最高能達到0.04米,相當於在1000米的高空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火柴盒大小的物體。對鋼鐵、焦化、電力等企業實施監控時,執法人員可以從無人機傳回的影像直接觀察到企業排污、脫硫設施運行等情況。

由於作業高度一般在700至1000米,無人機一般很難被地面企業發現。

(責編:沈光倩、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