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強化預警信息發布 推動解決氣象預警“最后一公裡”

2020年07月15日12:22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丁亦鑫 攝)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丁亦鑫)15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表示,強化預警信息發布一直是氣象部門有力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主要通過三方面工作推動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裡”。

王志華表示,第一是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重點是整合各類資源,一個渠道是利用氣象部門自己的平台,比如利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進行直接發布。二是借助相關部門,特別是應急管理部、水利部和自然資源部,這些部門收到預警信息以后會進行轉發。三是廣泛利用社會媒體,包括在座的各位幫助氣象部門傳播預警信息,通過這三條戰線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和時效性。在機制建設方面,氣象部門一直在各級政府的主導下做出很多的努力,在廣電部門、網絡電視部門和通信部門的支持下,已經建立了預警信息快速發布通道,包括手機全網發布、電視和電台的快速發布機制。

第二是加強基層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氣象部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進行預警信息發布。“今年,在浙江衢州發生了比較嚴重的山洪災害,但因為氣象部門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預警信息發布加網格員應用的基層預警信息的傳播模式,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提前發送給了社區的網格員,由網格員根據預警信息組織開展一些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災害發生。下一步,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需要再進行推廣。還有一些省,比如遼寧,在全省建立了一萬多個大喇叭,大喇叭充分發揮作用播報預警信息,提醒公眾轉移避險,這是因地制宜加強基層的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王志華舉例說。

第三是通過多手段的綜合運用。通過多種渠道的交叉覆蓋減少預警信息的覆蓋盲區和盲點。“因為每一種氣象災害的預警發布手段和渠道都有它的短版和缺陷,同時也都有它的長處,需要多手段並用。特別是剛才講到的,氣象部門已經建立了電視、電台、手機短信和手機App、網站、熱線電話、微博、微信等多種發布渠道,加強5G新技術的應用,包括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台發布。”王志華說。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覆蓋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人群,減少預警信息覆蓋面的盲區。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宋善允補充說,“預警發布“最后一公裡”的問題最核心的還是靠群防群控,靠傳統的傳播方式和現代的方式結合起來,一起發揮作用。特別是要依賴公共傳播媒體、公共信息平台進行傳播,這樣才能有最大的覆蓋面,第一時間發布到公眾的手裡。”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