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為工業減碳按下“快進鍵”(人民時評)

韓  鑫
2021年02月01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國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指出,“中國歷來重信守諾,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意志。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部署,明確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工業的達峰對於實現碳達峰目標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工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減排成效持續顯現,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氣。2016年至201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9%,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與此同時,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下降18%,助力提前實現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通過完善應對氣候變化頂層設計,嚴控高耗能產業擴張、積極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改造,我國工業領域在提高能效、減少碳排放方面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以工業領域中碳排放量最大的鋼鐵產業為例,“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年均增長不足1%,部分重點企業的碳排放強度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隨著粗鋼需求量趨於飽和,行業有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此外,相比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下降水平更為迅速。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8年,我國工業碳排放強度下降近50%,耗時遠低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

也應清醒認識到,盡管工業減碳成績亮眼,但當前我國區域工業綠色發展不平衡問題依舊存在。從長遠看,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工業領域對碳排放總量仍有一定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工業領域深挖潛能、久久為功,著力提升工業能效,實現深度減碳,才能確保完成碳達峰目標任務。

從供給側看,工業企業應積極轉變觀念,以綠色供給創造市場需求。不妨將節能減碳的挑戰化作轉型升級的機遇,以碳減排為抓手,讓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產品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全過程,努力提升生產效能,拓展市場空間。從需求側看,相關部門也應積極引導綠色低碳消費,以更多綠色需求牽引產業供給。根據發達國家碳排放的規律,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汽車、建筑用能消費將成為碳排放的“新高地”,這就啟示我們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等領域的消費引導,助推制造體系持續“綠化”。

風物長宜放眼量。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國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面向未來,工業綠色發展在擔綱碳減排“主力軍”的同時,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大踏步走上以碳減排驅動技術革新、就業增長、產業壯大的低碳發展之路,我們必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1日 07 版)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