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探索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機制改革,管護經費由改革前的每年3823萬元減少到1676萬元,水資源利用率由65%提升至74%——
綜合管護見實效 汩汩清水潤農田(人民眼·加強農田水利建設③)
趙可寶在清理河道中的水浮萍。 |
金秋時節,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俯瞰。 |
岔河鎮管護員們在湖中打撈漂浮物。 |
洪澤區水利局工作人員運用監控系統巡查河道。 |
引子
冬日暖陽下,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濱河村村民趙可寶,正忙著清理村裡的一條斗渠。
“這片范圍內,4700米農路、120畝庄台、1300畝高標准農田、7條河溝、4條農渠、4個泵站、6個水閘、1座橋,都由我管護。”趙可寶說。
“趙可寶的管護事項,涉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環衛保潔等多個方面,過去分別由相關部門聘不同的人管理,管護效果並不理想,‘各掃門前雪’現象時有發生。”濱河村黨委書記石玉喜感慨道,“現在由他一人管,人員少了,費用降了,效果反倒好了。”
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難,並非洪澤區獨有的問題。水利部、財政部2013年3月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仍存在管護主體缺失、管護責任難以有效落實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多種工程管護模式”。
2013年10月,洪澤區(時為洪澤縣)入選水利部公布的全國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名單﹔次年11月,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任務。
堅持系統觀念,洪澤區整合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農村環衛保潔、農村交通設施管護、農村公共綠化設施管護、農村公共場所管護事項,統籌資金安排、人員管理等,探索出農村公共環境“五位一體”綜合管護新機制。“目前全鎮綜合管護人員180余人,每年管護經費約385萬元。”岔河鎮水利站工作人員晁如久說。
今年3月,水利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將小微型農田水利設施納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范圍,實行‘多位一體’綜合管護。”
趙可寶是濱河村7名綜合管護員之一。管護員如何履職?綜合管護機制改革取得哪些成效?前不久,記者走進洪澤區實地探訪。
管護員趙可寶——
“綜合管護,成本降了,效果好了。我們既是改革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這些工具是專門用來清理水花生的,水花生夏天生長旺盛,很容易造成溝渠堵塞。”工作間隙,趙可寶向記者展示防水衣、刀子、鑼鉤等專用工具,“夏天一大早,趁著暑氣還沒有上來,我們穿上防水衣,先拿刀子切割水面下的水花生,再用鑼鉤一鉤一鉤往岸上拖。”
“有時候還得用點技巧,憑點經驗。”趙可寶說著指了指溝渠流經的一處涵洞,“那個位置最難清理,我們就打開水泵,利用水的沖擊力將水花生沖出來。”
2014年9月,洪澤區開始探索農田水利設施綜合管護機制改革,趙可寶受聘成為村綜合管護員。身兼多職,他干起工作格外認真,“既負責路面保潔,又負責水面打撈、泵站維護報修等。”
清理完河道垃圾,趙可寶開始巡護農田,檢查灌溉泵站,為即將到來的冬小麥灌溉做准備。“泵站沒問題,可農渠上有幾處被農機撞裂了,要趕緊報修。”趙可寶記下了損壞農渠的位置和長度后說,“過去,對農渠管護不太仔細,破了就用泥巴糊一糊,等不能用了再大修。現在管護得勤,有問題及時修。”
濱河村所在的洪澤區境內河網密布,農田灌排渠系發達,小微型水利設施多,要管好這些水利設施並不容易。“岔河鎮曾做過測算,要管護到位,需要管護員380余名、年管護經費600余萬元,這單靠水利部門難以解決。”晁如久介紹。
河道清理及時了,農渠管護跟上了,管護經費減少了。以岔河鎮為例,過去全鎮一年的環衛保潔、公共綠化、水利設施等各項管護經費合計約700萬元,管護員超過300名。“目前全鎮綜合管護人員180余人,管護經費下降至每年約385萬元。”岔河鎮黨委書記郭孝洋介紹。
洪澤區水利局局長袁安全用“三減少三提升”概括綜合管護改革成效:管護人員由2014年前的4158人減少到現在的927人、管護經費由每年3823萬元減少到1676萬元、管護環節由4級減少到2級,工程完好率由88%提升到98%、水資源利用率由65%提升至74%、群眾滿意度由80%提升至98.52%。
“綜合管護,成本降了,效果好了。我們既是改革參與者,也是受益者。”趙可寶負責管護的1300畝高標准農田裡,種著自家的20畝水稻、小麥。“過去灌溉跟不上,現在灌溉及時,稻田‘喝’上了清潔水,稻米產量、品質都有提高。”
“我家水稻畝產從2014年前的1300多斤增長到今年的1500多斤,每斤稻谷收購價從過去的1.1元提高到今年的1.6元。”趙可寶感慨,“好水產好米,好米賣好價。”
濱河村黨委書記石玉喜——
“探索實施每周例會、管護員互幫互助等制度,村黨委組織協調,大家定期碰頭,合力解決難題”
初冬時節,濱河村一片高標准農田內,3台大型收割機正收割著水稻,經脫粒機脫粒,吐出一顆顆飽滿結實的稻粒,粉碎了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輕輕揚起。不遠處,11月初收割的一片稻田裡,已經播下冬小麥,高的長到了8厘米,嫩嫩綠綠一大片。
站在村部2樓一間會議室向外看,搶收搶種的田間景象盡收眼底。濱河村黨委書記石玉喜正召集全村7名綜合管護員開周例會,討論田間秸稈的處理問題。
“大部分秸稈收割處理后,由社會化服務公司負責收運。但村裡一些庄台前后、河道兩邊還有零星秸稈,清理的難度不小。”趙可寶頭一個發言。
原來,岔河鎮水網密布,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塊都被種上庄稼。稻谷收割時節,村民們種在零星地上的毛豆等也該收獲了。豆莢採摘后,剩余的秸稈被丟棄在原地。有的零星地緊挨河道,到下一季種油菜時,上一季的秸稈就被直接推下河,造成溝渠堵塞。
“這事兒,一個人分片管護工作量大,這一片的秸稈剛清理完,那一片又流過來了。”“有的秸稈是從上游河裡順水流下來的……”
聽管護員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完后,石玉喜順勢建議:“還得用好管護員互幫互助機制,大家集中連片作業,合作清理。清理的時候多和村民聊聊天,多講秸稈回收的好處。管護管護,管的人多了,護的工作量就輕了。”
開完例會,管護員們分了工立即行動。一人開手扶拖拉機,兩人拿掃帚將附近秸稈掃到一堆,兩人負責裝到拖拉機上。一上午時間,清理了好幾處地方。將拖拉機開到村裡的秸稈集中收儲點,兩名管護員已在這裡等候卸貨。
“推行綜合管護模式,我們探索實施每周例會、管護員互幫互助等制度,村黨委組織協調,大家定期碰頭,合力解決難題。”石玉喜說,“劃片分工,是強調各自管護責任,鼓勵比學趕超。互幫互助,是合力解決問題,避免各自為戰。”
兩個多月前,幾名管護員來到村民趙學勤家,打算幫他鏟除種在河道護坡上的蔬菜,對方不樂意了:“河道近在自家門口,為啥不讓種菜?”“河對岸的王同甫家怎麼能種?他還當過村干部,咋不帶個頭?”
這兩年,濱河村開展生態河道建設,集中清理了3萬立方米的河道淤泥,兩岸陸續栽上了女貞、紅葉石楠等2萬棵綠化樹木,還在河道邊鋪上了草皮。“為防止農藥、化肥流入河道,村裡要求河岸2米范圍內不能亂墾亂種,但還是有一些村民在河道護坡上種菜,隻靠管護員上門勸說,效果有限。”趙可寶說。
后來,石玉喜帶著村干部先到王同甫家做工作,並舉一反三,要求在河道護坡種菜的村裡黨員、干部,帶頭先鏟自家菜。又上門到趙學勤家,為他解心結:“我們岔河鎮的大米有名,離不開優質的灌溉水源,眼前損失了幾平方米菜地,但和優質大米賣個好價錢相比,哪個更劃得來?”
村干部帶頭解難題,管護員們的工作更好做了。“我們按所劃片區各負其責,很快完成了護坡清理。”趙可寶說,“通過清淤整治、護坡管護等措施,村裡河道水質已從過去的劣五類提升到三類以上。”
岔河鎮水利站考核員晁如久——
“嚴格退出機制,考核動真碰硬,規范了管護員隊伍管理,增強了管護實效”
跟隨趙可寶在村裡巡護,正巧遇上岔河鎮水利站考核員晁如久帶著兩名同事來村檢查。
“上個月我的考核結果是良好,哪裡扣分啦?”趙可寶開門見山。
“庄台垃圾沒有及時清理,扣了4分。”晁如久翻開考核記錄本,找到當時的記錄。
“我每天檢查一遍,可能一些死角沒注意到。”趙可寶說。
“那幾天風很大,也可能是別的片區刮過來的。”晁如久笑著說道,“得空還得多轉轉、多盯盯,一些重點場所多檢查幾遍。”
翻開綜合管護員考核評分表,考核滿分100分,細化到河道溝渠管護、河道漂浮物打撈、道路堆積物清理等5個大項、30個小項。晁如久介紹,村干部每月會對本村管護員打分,鎮水利站也會派考核員到各村考核,“鎮裡派來的考核員都不是本鎮居民,每天下沉2到3個村,一周對每個村輪訪一次,通過常態化巡查,努力做到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和管護員工資績效挂鉤。優秀的全額發放片區管護費,良好的發放95%,合格的發放90%。“優秀等級不超過總數的30%。濱河村上個月的考核中,一名管護員獲得優秀,趙可寶等幾個人被評為良好。”晁如久說。
每年年初,濱河村都會公開發布不同片區管護員招聘信息,鼓勵村民競聘。“綜合管護模式改革之初,水利部門已對全村的農田水利工程逐一排查、登記編號。管護費根據不同片區管護工作繁重程度精細測算,我們村最難管的片區年定額管護費超3萬元。趙可寶負責的片區,溝渠、泵站等數量適中,年定額管護費1.63萬元。”石玉喜告訴記者,“我們簽訂合同,嚴格按合同管理。根據考核結果,按相應等次按月發放管護費。對連續考核不合格的,啟動退出機制。”
2021年,岔河鎮桃園村管護員李帆(化名)連續3個月考核不合格,被村裡辭退。李帆不服氣,找晁如久討說法。晁如久翻開合同,上面清晰地寫明:如當月考核等級不合格,取消當月管護經費,連續3個月考核等級不合格,本合同自動解除。這讓李帆無話可講。
既考核管護員,也考核各個村。晁如久說:“我們每個月組織全鎮26個村的村兩委負責人現場述職,結合村管護員整體月度考核情況,現場評比、現場打分。排名前三的予以獎勵,后三名通報批評,每月考核結果納入鎮對村年終目標考核。”
“嚴格退出機制,考核動真碰硬,規范了管護員隊伍管理,增強了管護實效。”晁如久說,近年來岔河鎮對管護員整體隊伍考核優良率達到約85%。
洪澤區河長辦業務負責人徐承軍——
“借助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系統,線上監管,線下調查,織密兜牢管護網絡”
走進淮安市洪澤區灌區管理所信息中心,“智慧灌區”電子大屏上,15塊分屏實時滾動顯示著各個河道、溝渠等不同場景。“298個攝像頭,監控全區16條骨干河道的主要河段以及水閘、泵站等水利設施,方便我們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洪澤區灌區管理所信息化技術員李曉罡說。
“東雙溝鎮與岔河鎮交界河段,發現一些水上漂浮物。”前段時間,李曉罡通過監控發現這一異常,當即將情況上報洪澤區河長辦業務負責人徐承軍。徐承軍向兩鎮河長辦反饋,雙方均回復:“不是我們的責任。”
到底是哪一方的責任?監控角度存在觀察盲區,徐承軍第一時間帶隊到現場調查。一起前來的督查員閔祥峰現場操控無人機,沿著河道在兩鎮交界處逆流而上飛行了500多米,傳回畫面顯示,上游東雙溝鎮的幾名管護員正將水花生、秸稈、雜草等推向下游。
閔祥峰按下快門,將証據交給徐承軍。回到辦公室,徐承軍立即填寫了“河長辦問題交辦單”,將証據材料及整改要求發至東雙溝鎮河長辦,要求7個工作日內回復整改落實情況。
東雙溝鎮立即開展調查。原來,由於連日陰雨,該河道在兩鎮交界處的道路不好走,為圖省事,管護員便直接將雜物推到了下游。“根據考核規定,幾名管護員當月考核被評為不合格等次,我們第一時間整改,並向上級部門報告整改結果。”東雙溝鎮河長辦業務負責人、水利站站長戚壽龍說。
“對管護員來說,難免有顧不到、走不到的角落,個別人員也存在積極性不高、管護效果不好的問題。我們借助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系統,線上監管,線下調查,織密兜牢管護網絡。”徐承軍說。
線上線下結合,還能及時發現泵站、閘門等設備損壞情況。在灌區管理所信息中心,畫面實時切換,可以隨時調取不同渠系灌溉流速、水量等信息,“區裡在各灌溉農渠上安裝了超過2000個流量計,水速為零或者顯示水流過於緩慢時,說明農渠有損壞,我們會聯系所在片區管護員實地查看、驗証報修。”徐承軍介紹,線上線下合力監管,洪澤區42條圩堤、6100余條小溝級以上排灌溝渠、約1.01萬座小型水利設施管護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洪澤區水利局局長袁安全——
“省、市、區、鎮、村五級河長形成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農田水利特別是跨界河道的管護效果明顯提升”
“袁局長,這事兒有點難辦!”
一次,洪澤區水利局局長袁安全帶著班子成員調研草澤河治理問題時,岔河鎮沈渡村村干部晁東旭向他反映問題。
原來,這條全長27公裡、貫穿洪澤區東西向的骨干排澇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矛盾問題越來越突出。草澤河下游的左岸是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右岸是淮安市金湖縣呂良鎮,河道管護工作涉及不同區縣,管理難度較大。
那天,沈渡村管護人員發現河道中出現了污水,認為是對岸偷排造成的,但呂良鎮卻不承認,雙方各執一詞。
“因涉及不同區縣,河對岸的問題我們管不了,同時管護員主要負責保潔清理,對亂搭亂建、亂排亂放等需要採取行政手段解決的問題,沒有執法權。”晁東旭對袁安全說。
2020年初,借力河長制湖長制在全國深入推行的契機,洪澤區探索將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與綜合管護工作融合,有效統籌河湖功能調理、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打造具有縣區特色的治水機制。該區整合區、鎮級河長辦與農村公共服務綜合管護辦公室力量,抽調環保、衛生、規劃、交通、水利等部門技術骨干合署辦公,實行人員、事務統一調配管理。隨后,這一做法在淮安市逐步推廣。
“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實施,推動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不斷走深走實。”袁安全說,“總河長由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高位協調推動,省、市、區、鎮、村五級河長形成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農田水利特別是跨界河道的管護效果明顯提升。”
草澤河上下游、左右岸的管護難題,也在市級河長辦協調下得以解決。
“2020年7月,洪澤區、金湖縣兩個區縣的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局局長,在淮安市河長辦負責人見証下簽訂了全市首個跨界河道聯防共治協議,將跨界河道兩岸管護由各自為政轉為攜手合作。”袁安全說,根據協議內容,岸坡、堤內由兩縣區各自管護,河面以1年為周期,由洪澤區、金湖縣輪值管護,同時兩縣區分單雙月輪流牽頭組織聯合巡查。
草澤河下游流經2個鄉鎮8個村庄,洪澤區岔河鎮沈渡村與對岸金湖縣呂良鎮張壩村共用約2公裡長的河道。“過去,我們隻管河道的這一半,但水是流動的,有時還會為了亂排亂放、垃圾浮萍等發生爭執。從今年10月到明年10月,草澤河由洪澤區負責管護,這段時間整個河面垃圾清理都由我們負責。”沈渡村綜合管護員孫道懷說,“我每天都駕船到河面上巡查,如果發現對岸有排污等現象,馬上拍照取証,聯系上級河長辦推動解決。”
為更好地加強聯防共治,這兩年洪澤區還在草澤河重要河段沿岸安裝了13個高清監控攝像頭,幫助管護人員及時發現問題。袁安全說:“下一步,兩區縣還將探索實施上下游、左右岸生態補償機制,讓管護工作更見實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3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