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美麗中國新境界)

劉金淼  李麗平
2023年01月03日05: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江蘇省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風光。
  吳樹建攝(人民視覺)

  江西銅業集團德興銅礦祝家廢石場,施工人員在進行生態復墾作業。
  胡敦煌攝(人民圖片)

  202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2011-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1℃左右,過去50年平均氣溫為近兩千年來最高,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放眼全球,歐洲的極端干旱、巴基斯坦的洪水、美國的極端高溫和暴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加速融化……諸多現象再次表明,氣候危機正影響著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勠力同心、攜手合作,秉持“共同體”理念,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為子孫后代留下清潔美麗的世界。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人類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態環境有著很大關系。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工業文明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但也帶來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破壞、氣候變化的生態危機。

  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地球上的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費物質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顯然難以為繼。與此同時,面對全球人口增長,如果依照現存資源消耗模式生活,那是不可想象的。

  當前,地緣沖突、經濟放緩、疫情沖擊、糧食危機……無不啟示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召開,來自190多個國家代表與會。大會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談判,就關鍵十年加速氣候行動達成共識,開啟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征程。

  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人類面臨的所有全球性問題,任何一國想單打獨斗都無法解決,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隻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才能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惠及全球環境治理

  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習近平主席多次站在推動人類永續發展的高度,向世界發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倡議,深刻揭示了共建萬物和諧美麗家園的中國智慧。

  中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十年來,中國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中國倡導的生態文明理念,成為聯合國議題﹔中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重要貢獻。

  十年來,中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

  十年來,中國以誠意和善意“授人以漁”,已累計安排超過10億元人民幣用於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100多個發展中國家開展能力建設培訓,與28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

  不論是聖克魯斯河“世界最南端”的水電站,還是智利公交車的“中國紅”﹔不論是埃塞俄比亞的氣候遙感衛星,還是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惠及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治理體系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習近平主席指出,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我們應同心協力,抓緊行動,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我們也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將繼續以雄心和行動與世界各國並肩同行,持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攜手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

  (作者單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