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超8億件——
綠色快遞 從包裝治理到全程發力(美麗中國)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
核心閱讀
截至9月底,全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0%,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超8億件,我國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快遞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步伐。
自今年3月起,我國快遞業單月業務量均達百億件,其中,二、三季度業務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兩位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的同時,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使命更加艱巨。當前,我國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成效如何?下一步,快遞業如何更好逐“綠”而行?
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臨近“雙11”,西藏日喀則包裹寄遞頻繁。在中通快遞網點,每個門店都多了個回收箱,不少拆開的快遞包裝盒整齊擺放其中。
“最初,我們會建議客戶當場拆包放入回收箱,后來,大家逐漸習慣了這種取件方式。”中通快遞日喀則網點負責人左曉鋒介紹,目前區域內22個末端網點都用上了回收箱,回收來的快遞箱基本完好如初,二次利用率高。
身份加密、掃碼開袋……今年9月,韻達快遞首次推出一款可循環智能文件袋。“這款文件袋不僅防水、防火、防臟污,還可重復使用多次,無需使用膠帶粘貼,節省耗材更環保。”韻達快遞常務副總裁周柏根說,目前這種文件袋已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廣應用。
成千上萬的快件包裹帶來了與日俱增的快遞包裝,循環化利用成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的關鍵一招。“從材質看,快遞廢棄包裝分為紙類、塑料類兩種,其中,封套、包裝箱等紙質類包裝廢棄物,通過社會化回收、網點回收、驛站回收等方式,90%以上可實現資源化利用。”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林虎表示。
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9月底,全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0%,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超8億件,設置標准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達12.7萬個,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超6億個。
包裝綠色化,既要可循環,也要做“減法”。今年5月,國家郵政局組織全國性派件包裝大抽查數據測算。數據顯示,郵件快件包裝物標准率超過75%,尤其在減量化方面成效明顯。訂單方面,全行業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包裝方面,包裝箱瓦楞紙5層減為3層,減量達40%﹔膠帶寬度60毫米減至45毫米以下,減量達25%。材料使用上,重金屬和溶劑殘留超標包裝得到有效遏制。林虎介紹,截至9月底,共有132家企業獲得158張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証証書。
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融入快遞業發展全過程
統籌推進快遞業綠色低碳發展,包裝綠色治理只是其中之一。“當前,行業生態環保工作已由快遞包裝綠色治理轉向以‘雙碳’工作為導向全面綠色發展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換擋期。”林虎說。
看基礎設施建設,屋頂光伏不斷涌現。今年以來,主要快遞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提升中轉效率的同時,推動物流園區綠色轉型。截至目前,順豐在浙江義烏、安徽合肥、福建泉州等12個物流園區內建設光伏發電站,今年前9月,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1500萬千瓦時,減排超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京東完成23座“亞洲一號”園區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總裝機容量達132.5兆瓦。
看運輸設備投入,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更普及。《中國快遞行業的碳排放》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快遞業運輸環節碳排放3491萬噸,佔比62.7%。推動快遞業減碳,需要運輸環節深度減排。今年2月,國家郵政局等8部門印發通知提出,到2025年,郵政快遞等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80%。“目前,主要品牌寄遞企業已普遍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通過加大投入規模、加強用能監控、優化運輸線路等多種舉措,持續推進運輸方式轉型升級。”林虎說。
看低碳技術創新,新型智能設備加快推廣。京東物流在多座城市常態化運營智能快遞車,順豐無人機實現同城即時物流……近年來,主要快遞企業創新末端投遞方式,加快推廣應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智能信包箱等新型智能設施設備,在提高運輸效率的同時減少碳排放。
統籌推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仍須久久為功
“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快遞綠色發展在系統性、協同性和有效性上還存在不足。”林虎說,一是上下游協同、全鏈條治理機制仍未建立,二是中央與地方齊抓共管的局面仍未形成,三是與行業發展相配套的碳排放核算體系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
以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為例,目前可循環快遞包裝正步入規模化應用階段,但相比不斷增加的快遞業務量,可循環包裝的使用佔比整體較少。“包裝成本高和末端回收難是主要原因。”業內專家分析,以可循環包裝箱為例,採購成本是同規格紙箱的15至20倍,疊加回收、清洗、損耗、調撥等運營成本,相較普通紙箱,平均單次使用成本大為增加。同時,部分消費者尚未建立使用循環快遞包裝的消費習慣,對可循環包裝回收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較為普遍,難以形成規模化使用和回收。
林虎表示,下一步將從強化全過程支持、推進全鏈條治理、加強多環節監管三方面統籌推進快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監督、行業自律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7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