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成色更足(美麗中國)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過去一年,我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之以恆推進生態建設。
新年伊始,本版推出“美麗中國”特別報道,和大家一起走近綠水青山,去發現通過高質量保護定格下的美麗風景,探索讓綠水青山成色更足的發展路徑。
圖為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黔西市中坪鎮順石村(攝於2023年6月)。 |
推動河湖長制落實見效
“助力‘一泓清水入黃河’”
本報記者 劉鑫焱 付明麗
山光明媚、河水清冽,桃河和溫河在此交匯,村民沿河而居——這裡是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娘子關鎮坡底村。
一大早,村黨支部書記、河長高海柱已經在河邊轉了一大圈。“以前有人圖方便,垃圾順手就倒河裡了。現在污水接入城市管網、垃圾定點回收,環境好了,大家也自覺了。”守著好山好水,高海柱滿臉自豪。
在山西,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902條,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一項項政策陸續出台,如何讓這些政策的成效落地到“河湖邊”?山西健全機制、多措並舉,打通河湖巡查管護“最后一公裡”。
“河對面以前是個水泥廠,灰塵漫天,河邊垃圾遍地。多年來持續治理,環境大變樣。”在桃河公園,陽泉市河湖長制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永幸介紹,“陽泉市既有五級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和巡河湖員,又有由民間河長、民間巡河員組成的志願者隊伍。”
為了引導全民參與“河長制”工作,2022年開始,陽泉市河長辦依托陽泉市義工聯合會成立民間巡河員志願服務隊,王競加入其中。“接過聘書就有了一份責任,我們每個月都有巡河淨灘活動,很多人帶著孩子參加。”在王競帶動下,身邊100多名同事朋友都加入進來。截至目前,陽泉已有上萬人次志願者參與到河流管護中來。
不久前的一次巡河,陽泉市城區義井街道暢頤社區黨支部書記宋慧婷發現,轄區內一家火鍋店管道破裂,油污直接流進了河道。“油污造成河水污染,建議趕快換個新的。”宋慧婷兩次上門,好話、道理說了個遍。店主口頭答應,就是不行動。宋慧婷隻好將情況上報給上級河長。之后,水利、城管、檢察院工作人員來到店裡,釋法說理,店主這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天就換了管道。
河湖管護線長、面廣、問題繁雜,幾年來,山西發揮河湖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各方力量,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共治,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目前,山西各地已建立起“河湖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機制,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卻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臨汾市襄汾縣雙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內,襄汾縣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雙龍湖西湖的東、西、南面岸邊約500米范圍內堆積有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檢察機關向縣總河長作了專題匯報,並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解決問題。相關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召開聯席會議,制定整改措施,將雙龍湖周邊及湖面垃圾清理完畢。為徹底治理沿湖村庄隨意傾倒垃圾的行為,檢察機關與周邊鄉鎮政府和村“兩委”干部溝通協調,通過建立監督聯系點、完善垃圾收集制度等方式,構建了雙龍湖生態環境長效保護模式。
“目前,全省河湖治理已進入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統修復治理的新階段,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組織體系作用,通過示范引領、跟進保障、規范管理,全力打造能復制、可推廣的幸福河湖建設‘三晉樣板’,助力‘一泓清水入黃河’。”山西省水利廳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渠性英表示。
保護利用山地生態系統
“讓人人都成為大山的守護者”
本報記者 陳雋逸
隆冬,白雪紛揚而至。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雷公山銀裝素裹。
身著迷彩服,帶好記錄本,背上雙肩包,楊紹勇和隊友們踏雪而行,一頭扎進茫茫大山,照例開啟一天的護林工作。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34%,動植物資源豐富。楊紹勇是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方祥管理站站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楊紹勇帶著巡護隊員用腳丈量大山,在動物棲息地、候鳥遷飛通道、濕地河流進行巡查巡護,保護森林資源。
方祥管理站轄區包括7個行政村9個自然寨,巡護范圍大。雖是本地人,但剛加入巡護隊時,巡護員侯興偉對所負責的轄區還有不少不熟悉的地方。2021年,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智慧巡護系統,提高森林管護能力。“我負責的這片區域樹木茂密,有些山路沒有走過,巡護途中怕誤闖進去找不到回來的路。有了巡護系統后,衛星定位會實時顯示具體位置,還可以隨時傳輸巡護情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侯興偉說。
“我們建有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台,強化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實現立體化監管。”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唐秀俊介紹,除了日常巡護,護林員們還會到群眾家中宣傳動物保護、林業法規、森林防火等知識,提高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人人都成為大山的守護者。”
17.6萬平方公裡的貴州大地,九成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東北武陵巍峨,西北烏蒙磅礡,北面婁山險峻,東南苗嶺綿延,山地資源豐富,山地風光旖旎。
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貴州加大對山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去年9月,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等7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探索創新山地生態系統保護利用的指導意見》,圍繞九大重點任務推進山地生態系統保護利用工作,大力探索創新山地生態系統保護利用。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群山蒼翠,溪水潺潺。山林間,保護區永康管理站站長覃龍江正仔細檢查紅外相機,“這裡是永康管理站的3號固定樣線,固定樣線兩側20米內,要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懸挂樣本牌,定期進行數據記錄。我們安裝了十幾台紅外相機,對動物、人員活動等進行監測。”近年來,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逐步邁向智慧化、科學化、精細化,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8.61%。
烏蒙深處,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經過30多年植綠護綠,這裡的上百個荒山坡已是萬畝林海,粗壯挺拔的華山鬆和馬尾鬆從山頭一直綿延到山腳溪谷。“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海雀村的森林覆蓋率從最初的不到5%提升至如今的77%。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干部群眾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食用菌、鄉村旅游等產業。“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守護好大山,讓綠水青山成為海雀村村民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說。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為實現‘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李亞楠
新疆哈密,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上,風力發電機和光伏電板正將風和陽光轉換成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近年來,哈密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持續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裝機量不斷攀升,在實現綠電“高發、高出”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做好“高用”文章。
在哈密市十三間房風電場,記者看到了數台6.25兆瓦風力發電機,葉片長達83.4米,機組輪轂中心高度為100米﹔掃風面積22966平方米,僅機艙整體吊裝重量就達144.3噸。2011年底,十三間房風電場並網發電,吸引了許多風電開發企業投資建設。截至目前,十三間房風電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35萬千瓦,在建項目超過250萬千瓦。
除了風能,哈密市還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已有27家企業入駐開展光伏發電項目,建成項目35個,建成並網發電規模87萬千瓦。2022年,該產業園區累計完成發電量12.47億千瓦時,建成了新疆光伏組件類型最全、採用光伏發電技術最多的示范園區。哈密市發改委主任張曉毅介紹,哈密市目前已建成以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為主的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新能源裝機達1710.85萬千瓦,規模居全疆第一位。
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哈密天山換流站內,工作人員正通過智能巡檢系統實時監控站內設備檢修和運行狀況。“哈密市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打捆外送基地,外送電量中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近40%。”張曉毅介紹。
除提升新能源電力外送能力,哈密市也在探索增大新能源電力本地消納能力,並推動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等路徑。
目前,哈密市正積極發展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等高載能、低排放產業,著力培育優質負荷。
風電產業加速擴容,直接帶動了哈密市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張曉毅介紹,哈密市已引進多家國內風電行業領軍企業,具備年產1700萬千瓦風機整機及配套葉片、塔筒、發電機等風電設備生產加工能力,風電裝備產業關鍵零部件的當地制造率達70%以上。
“哈密市風電裝備制造已經具備一定規模,而光伏裝備制造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以硅料、光伏電池、組件、支架企業為主,目前一批項目已得到批復並正在建設中。”張曉毅說,“新的一年,我們要進一步利用好風光資源,為實現‘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近年來,新疆依托能源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截至目前,新疆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443.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規模3267.7萬千瓦、光伏裝機規模3175.4萬千瓦。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3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