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在廣東深圳,繁華都市與多樣自然融為一體

超大型城市也能留足生態空間(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呂紹剛
2024年05月23日07: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福田紅樹林濕地與城市風景相映成趣。
  胡 柳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廣東深圳,這個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生物多樣性豐富,2022年入選全球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城市中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圳正積極探索一條守護城市生態資源、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之路。

  

  保護區外,高樓林立,車馬喧囂。保護區內,紅樹林郁郁蔥蔥,水鳥翩躚飛舞。

  這是我國唯一處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市的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為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已記錄野生維管植物2218種、陸生原生脊椎動物651種,每年有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2022年,深圳入選全球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2023年,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這裡。

  在這裡,繁華都市與多樣自然融為一體,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積極探索發展之路。

  從海洋、濕地到森林,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了最具代表性的生態資源

  今年1月,一條中華白海豚出現在深圳鹽田港區,身姿靈動,引發關注。

  中華白海豚對活動海域水質要求極高。近年來,中華白海豚頻頻現身深圳海域,體現出深圳參與共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成效。

  不隻白海豚,在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片的紅樹林為候鳥提供了良好棲息場所,成為重要的候鳥越冬地。

  這個位於城市腹地的自然保護區,擁有高等植物353種,包括紅樹植物九科20種﹔共記錄到鳥類272種,包括黑臉琵鷺在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60種。

  “從海洋、濕地到森林,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了深圳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態資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有各類自然保護地25個,包括23個陸域自然保護地、2個海域自然保護地。

  2005年,深圳就劃定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將佔全市一半的土地劃入線內,在此基礎上,將約24%的陸域面積、19%的海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最大化保障生態空間。

  深圳市大鵬新區成立之初,就將全區陸域面積的73.5%劃入生態控制線范圍。如今,三面環海、山海連城的大鵬新區,森林覆蓋率超77%,是深圳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收集植物資源、開展保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今年春節前夕,連接深圳銀湖山和梅林山的鯤鵬徑一號橋,首次記錄下野生豹貓過橋穿行的影像。

  銀湖山和梅林山原本連成一體,早期因公路建設,兩塊山體斷開,影響了野生動物覓食、遷移。隨著生態連廊貫通,深圳市中心最大山林綠地組團的生態斷點也被重新連接。

  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離不開對生態資源因地制宜的保護、修復和治理。

  “過去,茅洲河的水發黑、發臭。”在深圳市寶安區住了十幾年的李先生感慨。

  對老舊管網升級改造,對企業違規排放行為加強監督,對水體開展常態化監測……“如今,水質好轉,消失多年的藍尾蝦回歸,國家瀕危植物野生水蕨重現,茅洲河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寶安管理局環境管理科副科長吳楚鵬介紹。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把植物資源收集起來、開展保護,適當的時候,讓它們重歸自然、擴大種群數量。”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副主任王暉說。目前,該園已遷地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40種,珍稀瀕危植物757種。

  在深圳,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也在不斷拓寬。近年來,深圳在自然資源資產價值核算、生態系統碳匯等領域形成一系列理論、技術成果。“藍碳交易是全新的探索性工作。”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發布《紅樹林保護項目碳匯方法學(試行)》,開展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深圳正逐步建立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鼓勵多方參與,為多樣生物創造更好生存環境

  為多樣生物創造更好生存環境,需凝聚社會共識,讓公眾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中來。

  在大鵬灣畔,有一群不知疲倦的人,2012年以來堅持對珊瑚進行種植、保護和修復。

  “我們是海洋的受益者,也應該成為保護海洋的行動者。”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秘書長王曉勇“種”珊瑚超過10年。他介紹,通過與政府部門合作,目前已建立兩個海上珊瑚試點保護區、推動大亞灣種植珊瑚超6000株,救助珊瑚殘枝超500株。

  這群潛游海底的志願者,是深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

  深圳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近年來,深圳大力建設“自然教育之城”,組織開展各類自然教育活動,推動公眾參與自然保護。

  2023年,大鵬新區壩光自然學校啟動銀葉樹保育項目,開展相關活動,讓市民了解、參與銀葉樹保育。“通過活動,公眾和銀葉樹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壩光自然學校副校長歐薇說。

  據統計,目前深圳已有23家自然學校、49家自然教育中心,環保志願者20萬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3日 11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