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霧凇奇觀是怎麼形成的?(自然講堂)

王曉凡
2025年02月03日05: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瓊敷綴葉齊如剪,瑞樹開花冷不香”。最近,我國多地陸續進入觀賞霧凇的最佳時節。霧凇是如何形成的?

  霧凇是形成於樹枝、電線或其他物體上的白色、疏鬆的微小冰晶或冰粒,它的出現需要足夠低的氣溫和較大的空氣濕度。霧凇可以分為晶狀霧凇與粒狀霧凇兩類。

  晶狀霧凇出現在氣溫低於零下15攝氏度並且有霧、微風的天氣裡。空氣中的過冷卻霧滴蒸發變為水汽,隨后凝華在樹枝等物體表面的冰晶上,冰晶不斷增長,形成霧凇。晶狀霧凇的結構鬆散,稍有震動就會脫落。粒狀霧凇則形成於氣溫零下8攝氏度至零下2攝氏度、有濃霧、風速較大的天氣裡,霧滴凍結時仍保留著原來的粒狀外形。

  在冬季晴朗的夜裡,地面輻射冷卻作用較強,氣溫迅速下降,有利於霧凇的形成,因此清晨最適宜觀賞霧凇。中午氣溫升高后,或遇到大風時,霧凇就會減弱、消散。

  霧凇還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霧凇形成的過程中,可以吸附空氣中的微粒,從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此外,由於霧凇結構疏鬆、空隙多,可以吸收環境中的聲波,當人們置身於有霧凇的樹林時,會倍感幽靜。

  雖然形成於寒冷的環境,但霧凇並不隻出現在北方地區。我國幅員遼闊,在11月下旬以后一直到次年的2、3月份,許多地方都可能出現霧凇美景。北方地區觀賞霧凇可以去黑龍江庫爾濱河、新疆喀納斯和天鵝泉、吉林霧凇島、內蒙古阿爾山等﹔而南方的霧凇景觀多形成於高山之上,如安徽黃山、江西廬山、四川峨眉山、湖南衡山和天門山、福建九仙山等。

  其中,吉林霧凇被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吉林省吉林市冬季嚴寒,清晨氣溫常降到零下20攝氏度以下,鬆花江從吉林市蜿蜒而過,受上游水電站影響,江水溫度可達4攝氏度,巨大的溫差使水面騰起濃霧,為霧凇形成提供了豐沛的水汽。這些獨特的條件共同造就了吉林霧凇“一江寒水清,兩岸瓊花凝”的壯觀景象。

  近年來,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福建、湖南、湖北、重慶等地氣象部門推出了霧凇觀賞預報服務,為游客抓住觀賞霧凇最佳時機提供了重要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在觀賞霧凇時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高級工程師,本報記者李紅梅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3日 07 版)

(責編:趙欣悅、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