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持續優化生態、打造“公園之城”——

用三種顏色描繪美麗海口

本報記者  孫海天  董澤揚
2025年02月05日06: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在海南省海口市大街小巷,有3種顏色最為常見。

  “小公園裡種滿了竹子和風鈴木,滿眼的綠讓人舒心。”在龍華區中山橫路的口袋公園,悠閑漫步的市民對這座由垃圾場改造而成的公園十分滿意。

  “口袋公園集文化、生態、健身、休閑功能於一體,便民且精致。”龍華區旅游和文化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園林綠化是海口城市建設的重點。近年來,海口市堅持點線面結合、平面與立體結合、增綠與補綠結合,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在城市空間中“見縫插綠”,加快各類公園綠地建設﹔充分利用廢棄地、零碎地塊以及房前屋后的邊角地帶,建設口袋公園。

  “開門見綠”“出門見園”,如今已成為海口市民生活中的常態。

  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可以參與“中國最美小鳥”栗喉蜂虎巢穴清理、水葫蘆打撈等公益活動﹔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以學習紅樹林科普知識……越來越多的公園正承擔起“第二學堂”的教育功能。如今,海口市已建成10公頃以上綜合性公園21個、“口袋公園”174個,各項綠化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准,“公園之城”初具規模。

  三角梅怒放、玫瑰花搖曳……在綠色底色之上,海口還有花紅勝火。

  海口持續推廣開花植物培育和應用,將斑斕多姿的開花植物廣泛種植於城市公園、道路綠化等公共綠地。目前,海口園林綠化中使用木棉、美麗異木棉、火焰木、黃花風鈴木等觀花喬木近30種,觀花灌木則有三角梅、鶴望蘭、琴葉珊瑚等近50種。

  海口一年四季花開不斷,其中最出名、種植應用最廣泛的,莫過於三角梅。

  步入萬綠園,主干道兩旁盛放的三角梅惹人注目。2024年,海南多次遭受台風侵襲,萬綠園中的三角梅屢遭破壞,如今它們再次綻放,更加絢麗多彩。“三角梅有著頑強不屈的精神。”萬綠園管理處主任李雯說,這與海南人的熱情奔放、堅韌不拔不謀而合。

  海口市近年來大力推廣三角梅的引進、種植和培育,目前已培育出綠葉櫻花、斑紅櫻、波伊斯玫瑰等120余個新品種。2016年起,海口市每年舉辦三角梅花展,“賞花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今年1月下旬,以“共享共富  鄉村大花園”為主題的2025海口三角梅花展在三角梅共享農庄開幕,花展將持續至4月。“展覽期間舉辦的花藝手工活動、舞台展演活動等,讓更多人感受到三角梅之美。”海南省三角梅協會會長吳林橋說。

  作為一座面向海洋的城市,海口的城市名片之一便是大海與天空的藍色。

  傍晚時分的海口灣,成群的白鷺掠過海面,不少游客舉起手機拍下美麗的風景。“海口生態美、空氣好,讓人流連忘返。”來自北京的游客徐楊說。

  近年來,海口市遵循“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實施了包括“藍色海灣”生態整治、西海岸岸線整治與修復、濕地修復、海洋生物資源恢復等在內的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持續優化海口灣及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海口全年藍天為353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21,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隨著海口灣沿岸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近岸水質也得到提升,灘涂生物種類繁多,為鳥類覓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研究員付元賓說。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續8年監測到“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過冬,白鵜鶘和小天鵝在海口市監測工作中首次被發現,花鰻鱺重現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海口灣入選第二批國家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海口市入選首批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美麗海口成色越來越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5日 07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