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重拳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15154人,同比上升66.2%。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罪6974人,非法狩猎罪3769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3007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1131人,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273人。
全国水利建设前10月完成投资5170亿元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水利部9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170亿元,水利有效投资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月至10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超过73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达1366亿元,为2019年实际落实的5.3倍。
百年逐梦今朝圆——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湖北宜昌,矗立在长江西陵峡谷的三峡工程有如一座历史丰碑,铭刻着中华民族一段百年梦想。 日前,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贺克斌院士:治霾与减碳的目标须协同实现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个重大宣示,对未来我国碳和霾的治理路径会有重大的影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的调整会有重大的影响。
我国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1月3日发布。《建议》提出:“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中国首个黑颈鹤繁殖保护地鸟类名录创新高 5日,据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鸟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本年度新增物种7种,鸟类种数达到121种,鸟类数量再创新高。 据了解,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又添7种新成员,分别为翘鼻麻鸭、凤头潜鸭、白腰草鹬、楔尾伯劳、烟腹毛脚燕、红翅旋壁雀、藏雪雀。
生态搬迁开启幸福新生活(现场评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6)) “伙计们呐!加把劲呐!前头就是大九湖啊!”夜幕降临,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盐溪河岸边,实景演出《盐道往事》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台演出是由大九湖镇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
水清岸绿展新颜(产经观察) 在长三角,被誉为“东方水城”的苏州市曾面临部分河道断流的问题,如今恢复了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的秀美景观。 在珠三角,广州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一度被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偷排乱排污染了上百条水体,截污治水后,岭南水乡正重回人们视野。
贵州提前超额完成 “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本报贵阳11月3日电 (记者苏滨)记者从贵州省水利厅获悉:2016年至今年9月底,通过实施各类生态建设项目,贵州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治理任务。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贵州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是1.26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协同治水 本报南京11月3日电 (记者王伟健)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三地政府联合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再深化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协同治水,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活动现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协同开发的示范区联合河长制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这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区跨界河湖信息共享,深化跨区域一体化协同治水。
3-5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示范区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王紫)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1月3日,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春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