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2】

2014年04月26日09:4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

  南水北调年供水10.5亿立方米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现状,市水务局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供水压力将起到巨大作用。

  2014年年底前,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向北京每年供水1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不但将替代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还将替代城区的自备井,从而涵养北京的地下水。

  但是,市水务局表示,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严重短缺是北京需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即使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定位。

  对话

  “以水定人”是调控战略

  北京的人口调控问题由来已久,“以水定人”的说法也不是第一次提及,为什么要强调“以水定人”?新京报采访了参与过“十二五”规划纲要、首都经济圈规划起草等工作,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新京报:你之前说过土地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因素,而是水?

  杨开忠:从资源环境系统来说,决定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的因素,是水资源。就像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北京的资源系统,最短板就是水。北京平原地区跟国际上日本首都圈、伦敦圈、纽约圈相比,面积并不小,土地本身并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的因素。

  新京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否扩大水资源承载的人口量?

  杨开忠:按照北京市规划和相关文献,万元GDP水耗如果达到香港的水平,北京最多能承载2300万人口。我认为,未来水利用效率会提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承载人口就增加了。但是未来要发展,人均用水要增加,所以未来水资源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减少的,按照2300万的承载量,现在已接近饱和。

  新京报:北京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杨开忠:过去也强调水资源的约束,现在基本上是到了关键时候。什么叫无法承载?这取决于老百姓的容忍程度。如果人口还要增加,只能牺牲生活水平。目前来看,老百姓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态环境,所以这让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透彻。

  新京报:如何以水管人?

  杨开忠:最重要的是以水来确定城市人口的控制目标,这是个战略性问题,是协调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把水资源的稀缺性通过价格传达给家庭和企业,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呆在北京。如果把“管人”理解得更广,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改善生产和发展环境来造福于人口。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蒋琪、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