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吉林遇最大干旱 玉米大片枯死绝收农民损失惨重【3】

2014年09月10日08:17    来源:CCTV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吉林遇最大干旱 玉米大片枯死绝收农民损失惨重

旱区玉米地长势喜人 全因采用新技术

采访中记者发现,同样是乌兰花村,和其它成片枯黄的玉米地不同,村民于德林家的两垧玉米,却长得高大健壮,也没有见到一片枯叶。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镇乌兰花村村民于德林:你看今年这么旱,你看着玉米棒子都上到尖了,其它没有灌溉条件的,你看看尖都下这么大一块。

于德林家的玉米长势喜人

相邻两片玉米地,于德林家的玉米明显要比隔壁地里的玉米高大结实。

于德林:说白了,他那旱,我这不旱,我这长的就好,就是说不一样,比他的高,比他的壮,到秋也比他的高产。

于德林随手在旁边这块地里摘了两个玉米,个头还不到他家玉米的一半。

于德林:这是我家的玉米,这是地挨地,这要差啥样,但是如果继续旱下去,他这苞米得往回瘪了。

于德林说,相比别的农户减产七八成的情况,他的地今年几乎没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他使用了覆膜滴灌技术。覆膜滴灌是从2010年开始在东北三省推广的一项节水灌溉项目,先期的水井、覆膜以及滴灌管道的铺设由地方财政一次性投入。这种灌溉方式的好处是,覆膜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遍布地头的滴灌水管不停将水分输送到玉米根部,省水省力。

于德林:这不是出水么,就是一开闸了,遍布整个地,闸阀打开,每一寸土地,都能滴得上水。

于德林告诉记者,虽说前期的设备、技术都不需要老百姓投入,但是他们村也仅有十来户用了覆膜滴灌技术。

记者:其他的为什么不愿意弄呢?

于德林:大伙儿不是那么认可,完了吧,说安装啥的,调试啥的,他技术上不懂。

记者了解到,当地老百姓一直以来习惯了靠天吃饭,而覆膜滴灌从政府免费安装后的第二年开始,在覆膜、滴灌管道加上电费,每垧地一年也要投入2000元,很多老百姓还算不过这个帐,而且覆膜滴灌技术还必须在距离电网近的地方才划算。多重因素的限制,使得这项在旱年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推广并不顺利。

于德林:它这个玩意儿就是要大面积有电,能给你上了电网,你离屯子什么太远了,电网就不太好上了。用柴油机抽水那种,用发电机,柴油机发电那个,那个费用太高,柴油机一天一宿那就得五百块钱。这个点也就是一百四六,一天一宿,就是电费。

从2010年开始,吉林省推广覆膜滴灌技术,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在省内中西部地区推广900万亩以覆膜滴灌技术为主的节水灌溉农业,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约600万亩。查干花镇副镇长胡中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镇上目前推广覆膜滴灌技术的土地面积约3300公顷,约占全镇土地面积的17%,而真正使用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所以今年整体上旱情依旧十分严重。

胡镇长:要是平均的话,也得减产一半,平均减产一半。像没有井的地,就算绝收了,基本上就完了。

据统计,目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旱地374万亩,其中受旱的面积达到了212万亩,大约占到总面积58%,其中重旱的有131万亩,轻旱的是68万亩,绝收的是16万亩。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水利局副局长任德龙:这个整体如果能达到五成收入就不错了,就很好,现在旱情还是比较严重的。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截至8月26日,吉林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4亿元,抗旱水源井8.1万眼、泵站344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1万台套、机动运水车4.3万辆,抗旱浇灌受旱耕地817万亩。今年的干旱对吉林省多个产粮大县造成影响,其中10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截止8月中旬,吉林省平均降水量为21.8毫米,比历年同期少47.6%,比去年同期少73.7%。全省旱田受旱面积达629万亩。面对旱情,吉林省各级部门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开动各种抗旱设备,充分发挥水库、河湖连通等工程的蓄水功能,增加抗旱水源,扩大灌溉面积。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蒋琪、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