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保

 政府扶持 企业运作 居民参与 

成都锦江建起“垃圾银行”(绿色家园)

本报记者 王明峰

2014年11月15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居民使用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兑换物品。
  王明峰摄

  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

  一张方桌,一把遮阳伞,一台电子台秤,成都市锦江区世纪朝阳小区居民一看到这熟悉的场面就知道“绿色地球”又来收分类垃圾、兑换日常用品了。

  “绿色地球”本名叫成都市绿色地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物品资源化的企业,自2012年开始参与锦江区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行,初步建立起“签约注册、垃圾积分、积分兑换”的运作体系。居民称之为“垃圾银行”。

  

  居民建立绿色账户

  垃圾分类可以积分,用积分可兑换礼品

  11月1日,星期六,成都市锦江区世纪朝阳小区里,每周一次的垃圾分类回收专场活动如期举行。

  上午10点,居民陆续拎着事先分类的垃圾向现场走来,跟赶集似的。

  李婉蓉用购物车推了满满一车东西,有矿泉水瓶、易拉罐,还有牙膏盒等包装盒、包装纸,一股脑地塞进一个大编织袋里,交给志愿者称重。

  “阿姨,您这个由于没有细分,只能按混合垃圾算,1公斤积10分。一共3.15公斤积31.5分。”李婉蓉点点头。

  志愿者按照她报的手机号码,在手机终端上查到她的账户,录入积分。“下次,您细分一下可以获得更多积分。现在您一共积了173.5分,可以去那边兑换礼品。”

  李婉蓉换了一些环保垃圾袋和一块肥皂,用去150分。

  看着王抒怀老两口抬着一个大编织袋,志愿者赶紧上前接过来。编织袋里的东西已按报纸、塑料、金属、纸板、玻璃分好类,分门别类装成小袋。

  “这次积473分。加上以前积的,总共582分。”听到志愿者报的分数,王抒怀的老伴表示怀疑,“是不是国庆节那次积分没算上?”

  听到老人有疑虑,在一旁组装垃圾桶的用户推广经理张立兴赶紧过来,打开手机软件,输入老人的门牌号,积分历史和兑换记录都显示出来。一一核对后,老人满意地说:“这系统好,可追溯,让我们老年人放心。”

  居民郑素琼看到很多邻居拿着纸盒、塑料瓶等来换礼品,她把重重的购物袋依靠在桌腿边,向张立兴打听。

  张立兴介绍,您跟我公司签订协议并实名注册绿色账户后,只需在家中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并将可回收垃圾装袋贴上二维条码投入指定的垃圾箱,或到回收专场交给我们。每袋垃圾重量所对应的积分自动记录到您的账户中。这样,“垃圾”即可以转换成积分。

  “这不是‘垃圾银行’嘛。”郑素琼快言快语。张立兴点点头,接着说:“您可随时登录账号查询积分情况,并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参与积分兑换活动。积分兑换礼品包括日用品、绿色产品、话费Q币充值、公益渠道捐赠等。下一步,我们还将考虑与银行、超市、公共交通等对接。”

  郑素琼早动心了,立马高兴地建了账户。

  据统计,当天世纪朝阳小区共有439户在“垃圾银行”存储或消费积分。

  政府支持垃圾分类

  公开招标,对中标企业有补贴有监督

  2012年时,“绿色地球”到世纪朝阳小区推广垃圾分类,张立兴来开拓市场。“当时非常难,居民不理解,物业不支持。”

  “刚开始公司进小区时遇到过抵触。因为不少小区的清洁工会收拣一些可回收的纸板等,如果交给公司,他们出售可回收垃圾的收入就没了。”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周军说,为了让公司顺利进入,街道工作人员没少到小区物管处做协调工作。

  如今,1345户加入“垃圾银行”。小区里放了7个可回收垃圾回收箱和15个其他垃圾回收桶。“回收箱每月可回收5吨多,专场活动可回收4至5吨。”张立兴深知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2011年,锦江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政府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经过比较选择,锦江区政府决定由“绿色地球”运作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时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

  锦江区政府制订了垃圾分类试点三年推进计划,头三年以采购服务方式补贴特许经营企业,每年投入700万元。三年采购期结束后,企业继续提供垃圾分类服务。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锦江区实行垃圾分类头一年,覆盖两万户,每一户补贴25元;第二年覆盖5万户,每户补贴15元;第三年扩大到8万户,每户补贴9元,以此方式寻求企业盈亏的平衡点。

  “当时公司刚成立,资金比较薄弱,每进入一个小区、开发一位新会员都需要资金的保障,比如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箱,采购大量用于兑换的物品,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等。”“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汪剑超计算了下,每发展一个小区,先期需要投入十几万元的成本。

  政府不光“买单”,还要当好“监督员”。由于合同的签订双方是街道办事处与公司,所以周军所在的城管科,专门安排了3位工作人员负责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开展,“我们更多的职责是做好监督,确保每一分钱花到点子上。”

  据了解,锦江区设计了一套严格的资金监管程序:尽管整个项目持续时间为3年,但3年合同期被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合同为一年一签;经费则根据每月的用户数量、评分结果综合考评后,按月拨付。

  考核细则由双方共同确定,包括垃圾回收箱日常维护情况,分类收集时垃圾落地、遗撒情况,对回收垃圾二次分选情况等,每一条细则都有明确对应的分数。此外,街道每天还会在公司的会员注册平台上随机抽选10位用户进行电话或入户调查,这样做是要确保公司报上来的每一位会员确实是在参与垃圾分类。

  在周军的印象里,去年上半年有好几个月,公司都因为分数没达标被扣去了一定的补贴。“如果考核分连续3个月低于60分,合同就自动终止。”

  试点三年效果很好

  政府“断奶”后,企业可以持续服务

  今年是试点的第三年,截至7月份,锦江区垃圾贴二维码分类回收工作已经覆盖了6个街道110个社区,参与分类居民达64235户,占全区总户数的20%;居民注册参与率超过80%,知晓率超过80%,日常活跃投放率接近50%,分类正确率超过95%。试点以来,共回收可再生垃圾2649吨。

  据锦江区环保局测算,如果把回收的再生资源量化为环境影响,共计减少树木砍伐10131.65棵、减少原油消耗21906.05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77.48吨。

  今年底,协议将到期。这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公司必须“断奶”。失去了资金援助,按照现在的操作模式,公司能否继续运转?

  “绿色地球”公司基于目前的运营数据核算,将垃圾分类服务范围确定为8万户。

  汪剑超算了一笔账:8万户的用户规模在分类习惯养成后,每月可以回收各类再生资源300—500吨,销售收入约30万—45万元。其中,回馈居民的积分价值约占一半,而负责日常回收分拣的人工和场地车辆成本约为10万元,再划出一定的宣传和活动费用3万—5万元,总体来看是略有盈余的。

  如果未达到8万用户和回收规模,收入就难以支持运营所需的车辆、人力、场地等固定成本。

  “在政府扶持下,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初期阶段,现在回收上来的垃圾量已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通过垃圾出售,能够维持我们日常的兑换等活动。”汪剑超说,去年公司一共收集了可回收垃圾1097吨,公司对明年的“独立操作”有信心,也希望能尽快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县。

  汪剑超也建议引入合同资源管理概念。为企业制定分阶段的长期减量目标,政府从节约的垃圾清运处置费用中,按照达标情况分梯度划拨50%—80%作为企业减量奖励,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企业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在持续减量中获益。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5日 10 版)

 

(责编:杨翼、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