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好环境带来好收益 定安 生态田 稻米香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抢收稻谷。
王聘钊摄
好稻米富了稻农钱袋子。
王聘钊摄
生态种植的富硒香米粒大饱满。
王聘钊摄
连片的稻米长势喜人。
王聘钊摄
金黄的稻田映着金色的阳光,成熟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近日的海南定安,处处都是收获的喜悦。
“象牙尖富硒香米贵着呢,12元一斤,比市面上一般的大米贵不少。”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村民劳昌法说。这样的好米,正是源于有机、生态的耕作方式。而在定安,本是能种三季稻的地方,依然只种两季;生产方式上不用化肥农药,依然使用土方子——定安农民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尝到了生态种稻的甜头。
惜田不惜力,生态种田让地更肥、米更香
离海口不过28公里的定安,是个农业县,多春夏、少秋冬,水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
“我们的稻谷,很多是用传统方法种的。”定安翰林良星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说。
生态种田,用章塘村村民魏风梓的话说,就是“惜田不惜力”。
什么是惜田?魏风梓编了顺口溜:“宁种两季稻,绝不种三季;越种田越肥,绝不坏地力。”而不惜力方面,魏风梓更是一丝不苟,他的每一亩田都要经过选苗、插秧、除草等7个步骤。其中,插秧完成后必须施有机肥,拒绝使用化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逐步改善,大大降解了土壤中化肥农药的残留,优化了水稻生长的内外环境,土壤生态得以恢复,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少有病虫害发生。
“现在太多人图省事,大量用化肥农药。虽然我们的办法麻烦,但让田更肥、米更香!”魏风梓说,他家种植的水稻收割后,还可以种线椒,个大饱满还有光泽。
为了更有效地对贫瘠土地进行绿色治理,定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一般农田只在十几到20厘米深的土壤里耕种,无法解决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土地板结、地力不足的问题。而深耕深松深度在30—40厘米,不仅改良土壤,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至少将产量提高百分之二三十。”县农业局局长杨文锋说。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