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绿色发展“富了口袋不伤生态”【2】

2017年10月20日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江门:绿色发展“富了口袋不伤生态”

  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海信节约电费300多万元。

  海信公司供图

  银洲湖畔,崖门环保电镀产业园区内,一排管道架设在半空,沿路延伸至一座大型废水处理厂,管道另一头是近90家电镀企业的厂房;在广东嘉宝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套完善的废气处理系统通过废气燃烧再利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在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清澈无异味,企业实现增产不增污……

  以奖促改,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以考核抓落实,设立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在江门市委“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的引领下,江门企业加快发展绿色制造,做到“富了口袋不伤生态”。通过督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指导企业低碳发展、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等措施,江门走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撰文:戴惠甜 郑琦

  清洁生产推动制造升级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机遇下,曾以传统产业著称的江门提出“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新思路。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制造升级,江门率先在工业领域开展清洁生产。2016年,江门市印发《江门市“十三五”时期绿色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江门将全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大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力度。

  为了鼓励企业,江门市节能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对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给予奖励,对获得“省(市)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奖励。

  据统计,去年江门共有7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今年上半年又有60家企业通过验收,已累计有136家企业通过验收和复审。同时,该市经信局、环保局联合建立每季度情况报送制度,落实职责分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年内完成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除在企业内推动清洁生产外,江门更在该市工业园内推动循环化改造。在崖门环保电镀产业园内,不同类别的废水将会在处理后再次“重生”,回用于企业。自开始筹划电镀产业园区清洁生产工作以来,园区就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为入园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提供技术指导及方案支持,同时在园区配套等多方面助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江门市深入推进包括崖门环保电镀产业园等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开平市翠山湖等产业转移工业园实施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已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示范企业。

  节能减排探索低碳发展

  企业要节能减排,第一步是搭建能源管理系统,清楚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能源消耗,才能“对症下药”。

  坐落于新会银洲湖畔的银洲湖纸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和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亦是广东省三大纸业基地之一。这里远山环抱、近水碧澄,环境优美,整个园区如同公园。

  据介绍,该基地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行横向资源整合,形成循环经济式供应链,统一集中供热、供电、供冷、供水和集中治污、废弃物综合利用。例如,在集中供水方面,基地将取自电厂的冷却水处理后首先供给高档纸厂使用,经初步处理后再供低档纸厂使用,最终再处理后回用大部分,其他达标排放。由此,企业间实现废水梯级重复循环使用,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在江门市政府的引导下,目前江门市已有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电力、造纸、玻璃等行业开展了能效对标工作。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也纷纷投入资金对设备进行更换,淘汰落后设备,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制度。

  同时,江门市还通过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江门市已完成电机能效提升4.96万千瓦,下达了二批次省电机能效提升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涉及企业13家,项目总投资合计1157万元,省、市补贴资金520.84万元。

  为更深入推动江门市低碳发展,今年10月1日,《江门市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专项资金的设立主要是对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和低碳应用技术研发、推广,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交通、清洁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等进行补贴或奖励。

  多项措施带来明显效益。经江门市统计局核算,2016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52%,超过省下达年度目标3.2%和“十三五”年均目标3.8%。

  给市民更多绿色“获得感”

  “公司周边的环境好了,绿化多了,中午吃完饭还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缓解工作压力。”在蓬江区上班的张先生忍不住点赞“江门绿”。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门通过发展绿色制造留住绿水青山。优美生态为江门的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基础,也为在此居住、工作、旅游等的人们带来更多绿色“获得感”。据同时,目前江门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3.72%(不含湿地面积),城区绿化覆盖率4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8平方米,群众处处可见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不断涌现。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据悉,江门已出台《江门市各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规定》《江门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推进了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在市民较为关注的水污染整治方面,江门为该市的河流、水库(湖泊)、重点山塘设立“河长”,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市1643个江河湖库设立2240名河长。

  在这一系列文件的指引下,通过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改善环境质量,江门留住了碧水蓝天。2016年,江门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约为84%;主城区、副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生态建设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目前,江门已形成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川岛飞沙滩等一批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据统计,2016年,江门生态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5033万人次,带动商贸、交通、饮食、住宿等相关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绿色制造示范

  屋顶铺太阳能面板 每年省电费300多万

  在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的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绿色植物长势良好,翠绿而繁密的藤和叶正沿着围栏舒展开来。不远处,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把产品打包装进箱子里。

  “植物在车间里长得好,说明车间的环境好!”走在围栏的一边,该公司总经理王庆玉告诉笔者。今年,该公司列入全国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获评为国家首批绿色工厂,成为江门首家绿色工厂。

  “我们陆续在节能环保上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绿色工厂建设。”走在车间内,王庆玉向笔者解密绿色工厂是如何诞生的。“在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的指引下,我们主要在智能信息化建设、能源建设和绿色产品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该公司装备部部长武军告诉笔者,在智能信息化方面,该公司主要通过投入大量网络化的自动化设备来降低能耗。“原先打包要多人同时操作多台机器,耗电又耗时。现在有了自动入库系统,一个系统就能兼顾多台机器的功能,大大减少了车间内的能耗压力,也解放了人力。”

  走进海信,除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引人注目外,厂房上的太阳能面板也同样引人注目。“我们公司总建筑面积22.78万平方米,包括在停车棚的屋顶都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屋顶用起来了以后,厂房的环境温度明显下降,铺设太阳能面板,年发电量达到862万度,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也给节能环保做了大贡献。”

  862万度电是怎样的概念?武军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月可节约30万元的用电成本,一年节约300多万元!“现在,我们已经在研发测试建立分布式电能储存系统,把夜晚低谷期和白天光伏发电暂时用不完的电能储存下来,在用电高峰的时间使用,预计一年也有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到时,我们企业的用电成本还将降到更低。”

  此外,海信还进行了环保冷媒减排技术改造,生产了400万台R410a环保冷媒空调和10多万台R32环保冷媒空调,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

(责编:贺迎春、杨迪)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