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海”,用心“护海”

广东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

2017年11月20日08:3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广东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我省海洋保护区工作人员救护海豚。

  “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建设美丽海湾、美丽海岸和生态岛礁,促进依法科学用海。”“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这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已然成为我省上下的“一致认识和共同行动”。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千年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一致认识和共同行动”的“指挥棒”下,全省坚持生态“养海”,用心“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美丽海湾建设,编制了广东美丽海湾总体规划;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省将以严格保护岸线和限制开发岸线为核心、以“三生空间”的生态空间为重点进行功能管控,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生态网络,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满足公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科学构建海岸带生态屏障。一是要构建生态网络。二是要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三是要有序建设美丽(蓝色)海湾。四是要加强陆源污染防治。

  完成红线划定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外部性,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需要通过制度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生态红线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省政府于今年9月29日批复同意《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印发,科学划定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定和实施相应管控措施,旨在有效保护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优化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按照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并举的原则,有效衔接了国家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省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国家级战略规划、全省海岛保护规划以及其他沿海区域或行业发展规划等涉海区划、规划,并充分考虑了我省重大、重点项目发展和建设用海保障,接下来,我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省政府在《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批复》中特别指出,沿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等有关部门要按照“严标准、限开发、护生态、抓修复、减排放、控总量、提能力、强监管”的总体思路,认真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切实做到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初步实现还海于民

  深圳侨城湿地、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汕头南澳青澳湾、惠州考洲洋、茂名水东湾、汕尾品清湖、湛江金沙湾……这些美丽海湾已成为散布在我省地图板块里“美丽的风景线”。

  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并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早在2013年,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我省就对美丽海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个沿海城市都要把海湾留出来,都要建立几个美丽海湾。自此,我省将美丽海湾建设上升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部署,并对美丽海湾建设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

  按照“生态优先,示范带动,全省推进”的思路,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省级美丽海湾建设试点工作,组织沿海地市开展美丽海湾试点建设申报,2015年省级财政资金安排9000万元,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在汕头南澳青澳湾、惠州考洲洋和茂名水东湾开展省级“美丽海湾”建设试点,为落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进行了探索。

  如今,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超过20亿元用于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汕头市、汕尾市成为全国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各获得3亿元中央扶持资金,一批海岸、海岛整治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还海于景、还海于民。

  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初步形成

  7月24日晚上,全人工繁殖产下的第一窝海龟宝宝诞生标志着我国绿海龟人工繁殖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在绿海龟工人繁殖技术上的空白。

  完成这一项任务的是有亚洲大陆架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之称的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也是我省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

  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外,我省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管理较为规范、发展较为快速的保护区网络。

  如今,全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总数已达到110个,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75个,海洋公园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个。

  各保护区立足资源优势,积累历史监测数据,开展实地研究,在保护动物人工繁殖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海龟人工繁殖取得圆满成功便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我省还进一步推陈出新,加强保护区执法能力建设。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成立了海监、渔政执法支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法队伍体系建设基本完善。

  正是因为如此,各保护区屡获全国表彰:海龟保护区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自然保护区”称号,白海豚保护区获评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海龟和雷州保护区先后获七部委联合表彰,获评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惠东海龟保护区和南澎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先后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立体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率先在全国颁布《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市场化评估技术规范》;首次发布市级海岛统计公报——《惠州市海岛统计调查报告》;启动龟龄岛、南鹏岛、北莉岛、六极岛等生态岛礁修复;广东海岛网建成投入运行……近年来,我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不断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我省还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珠海横琴新区、南澳县、徐闻县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惠州市和深圳市大鹏新区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海岸带整治修复作为我省海域海岛整治修复的内容之一,其总体目标非常明确,即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匹配和宜居、宜业、宜游相融合的美丽海岸带。

  除了海岸带整治修复,我省还对海湾生态进行整治。2015年,深圳、东莞、汕尾、揭阳等沿海市分别开展威远岛、品清湖、绿洲湾等海岸景观综合整治,对进一步改善水质,美化、绿化海岸带景观环境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整治的同时,我省对海岛进行保护开发,以珠海三角岛和汕尾龟龄岛作为试点海岛,探索海岛保护开发利用新模式。

  对海域海岛整治修复之外,我省还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是该项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2002年起我省率先在全国以财政性资金投入,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全省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人工鱼礁的建设,使渔业资源得到了较好恢复,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

  撰文:黄进 粤海渔

(责编:贺迎春、杨迪)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