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巡护员
巡护员,英文对应单词“Ranger”,指森林和保护地体系的工作人员、公园看守员、林场工人、野外执法人员等,他们往往工作在林场、自然保护区,战斗在防火、防虫、反盗伐和盗猎的第一线。为保护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他们工作辛苦,还有可能与危险的盗猎、盗伐分子发生正面对抗,充满危险。为此,国际上将每年的7月31日设立为“世界巡护员日”,以纪念那些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牺牲在前线的巡护员们。
在我国,巡护员也常常被称为护林员。《森林法》第十九条规定了护林员的工作内容。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偏远地区工作,条件普遍比较艰苦,收入也不高,很少进入媒体或公众的视野,所做的贡献常常不为人所知。过去四十年来,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林面积分别增长了一倍左右,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居世界首位,这其中,巡护员们功不可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巡护员”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护林员们;巡护的对象也不再仅限于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活跃着巡护员的身影。与此同时,他们对生态保护所做的贡献也更多地为公众所知。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当人们为巡护员的付出由衷感谢时,巡护员保护生态的理念和精神也渐渐融入每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
如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才能确保永续发展。事实上,“巡护”未必要跋山涉水去深山老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其实,我们每个公民都可以担任生态文明的志愿“巡护员”。
简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比如,出门前在包里放上一双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在APP上点外卖时勾选“不要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因为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意味着节省了一份森林资源;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随手进行垃圾分类;少开一次车,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为节能减排贡献一点力量;在食堂或餐厅吃饭时,按需点餐;随身带水杯,少喝一瓶瓶装矿泉水;逛商场时,携带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买蔬菜时,尽量选择当地当季的食材,因为食物长途运输的减少,意味着碳排放的降低;购买海鲜时,尽可能购买有“可持续海产品”认证的产品,因为这意味它们来自可持续的渔业捕捞作业方式;拒绝“剁手价”的诱惑,减少囤积不需要的货物,因为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资源环境代价的付出。此外,若有余力,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社区工作,不以善小而不为。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巡护”之举汇集起来,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不小的功德。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会照到家人、朋友,进而影响到所在的社区、单位,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人都有责任为自己、为后代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家园,每个人都应当好“巡护员”!
(作者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