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
茶园飘香幸福来
采茶工在茗闻天下精致农场的茶园采茶。 |
春日迟迟,风止雨霁。阳光一路洒来,车子行驶在安徽省和县功桥镇十里长岗上,但见茗闻天下精致农场的茶园里,明前茶翠绿碧玉般泛着油油的光亮。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果不其然,这里成片的茶园,葱茏的嘉木之畔,采茶女在一垄垄间采茶,远远望去,竟成为流动的诗行。
贫困户陈霞和村里姐妹们早早赶来采摘春茶,脸上绽放着春花般幸福的笑容。“明前茶,贵如金。”她一双手左右开弓,不停地在茶丛中翻飞轻点,采摘芽苞,并笑言,一季春茶采下来能增收三千多块。
60岁的陈霞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前几年,丈夫生病花去几十万元。2017年,陈霞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安置在离家不远的这家农场从事采茶摘桃等劳作。
“陈霞是这里的老采茶工。”农场负责人陈能兴话锋一转,聊起茶场的前世今生。农场的前身是荒废的和县茶场。7年前,他来到这里,看到茶场生态环境好,没有污染,决定投资兴业,开辟400多亩茶园、400多亩果园和100多亩垂钓园。很快,这块千亩农场经营得风生水起,可谓老树发新枝,枯木又逢春。
眼下是春茶采摘上市的季节,陈能兴谈及最多的是农场两个当家“名旦”:“霸王剑”和“虞姬眉”。陈能兴是和县乌江人,聊起当地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对自刎乌江的霸王项羽与虞姬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刻骨铭心。和县猿人遗址、香泉昭明太子汤故址、霸王祠、渔邱渡、浣纱祠、鸡笼山、镇淮楼、陋室、千年古树半枝梅、杜默家族宗祠“杜氏祠堂”、八宝寺、狼窝山古墓群等历史文化名胜给这块土地平添了古色和绿色基调,也让这里的茶园散发出浓浓的文化芳香。
陈能兴谈意正浓,春茶采的单芽苞泡出的茶,形似剑,取名“霸王剑”,而一叶一芽泡出的茶,宛若眉,取名“虞姬眉”。这里的茶是原生态,不施化肥农药,农场对病虫采取物理治法,用粘虫板捉虫,施用有机肥。农场的“霸王剑”茶叶于2016年获得有机茶认证。
轻闻新茶,一缕清香从水中摇摇飘来,暗香浮动,直抵心底,淘洗五脏六腑。呡一口,有苦涩味,霎时,口颊余香。“霸王剑”和“虞姬眉”,一豪一婉,尽显杯中乾坤。端在手里、饮在嘴里的岂止是茶,分明是一阕宋词,或豪放或婉约。
“明前茶一般能采1000斤,雨后茶产量在3000斤左右。” 陈能兴算了一笔账,头春茶价格2000元以上,雨前茶一两千元,主要销售上海、南京等地,一季茶的销售额有二三百万元。
采茶是一项技术活,农场会安排附近的采茶工来采茶,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忙不过来时,农场就从外地“调兵遣将”。采茶队伍少则200人,多则400多人。他们吃住在这里,一采就是一个月。他们天蒙蒙亮就开始采茶,一直采到下午五六点。当天采的茶当天摊青、杀青、揉捻、初焙整形、摊凉、复焙提香,经抓、翻、托、抖、撒、压、摊、荡、揉、搓、抛等手工,便成了青玉案上或白玉盘中的香茗。
据悉,2017年至2019年,该农场连续3年为贫困村长建村共分红7.8万元,2019年捐赠该村5万元,同时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和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和县以文旅扶贫为抓手,走高效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循环农业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发展之路,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一二三产相融合。通过四届和县茶文化节,六届乡村旅游月、十一届蔬菜博览会等节庆活动,把和县名特优产品、茶艺、国家级非物质东路庐剧等推介出去。截至去年底,和县全年接待游客3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