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

2020年11月27日08: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建设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计划用10年时间基本建成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城和展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成就的亮丽窗口。
  高起点定位 构建高质量规划体系
  2014年3月26日,中法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正式落户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生态城地处蔡甸区后官湖畔,长江、汉江交汇的“金三角”地带,京港澳高速、318国道、沪蓉高速交汇腹地,区位优势独特,规划面积达39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至2016年底,中法专家历时2年,编制完成生态城总体规划。2017年2月,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住建部等13个部委联合审议后委托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
  生态城总体规划建立了由5大类13小类24项具体指标组成的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形成了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充分融合“小街区、密路网”和“高大道、低内街、强节点、柔边界”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重点打造什湖和马鞍山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布局总部引领、生态科创、创新服务、科教宜居、智造科创五个功能混合、产城融合的发展组团,使生态城成为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典范。
  根据生态城总体规划制定《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十年发展行动纲要(2018—2027)》,进一步明确生态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从2018年到2027年,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用3年时间形成雏形,5至8年时间出形象,10年时间基本建成,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座“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将崛起于武汉。
  对外开放 打造国际合作重要平台
  中法双方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生态城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2014年11月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法国外交部签署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和实施路线图》,双方约定,自2014年起,每年在武汉举办一次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形成机制化和国际性。
  2019年7月5日,主题为“生态立城 携手共建”的第六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成功举办,这是论坛首次走出武汉。
  截至目前,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中法合作和生态城对外交流宣传的重要平台,为推进生态城建设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此外,生态城与法方还共同举办了中法环境年、中法环境月、中法自建节、中法音乐节等50多场次活动,赴法考察交流10余次,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等相关活动,生态城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城融合 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生态城坚持发展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务,加快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城市发展新引擎。
  未来的生态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低于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55%,是一座充满活力、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新城。
  生态城高标准谋划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融合典范、世界可持续发展示范新城、中法科创产业高地,主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体验消费、节能生态、绿色智慧交通、高端国际健康医疗、创业服务产业六大重点产业,打造“两基地两圈一谷”,即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智慧节能产业基地,高端国际健康产业生态圈、文化旅游体验圈,中法生态科技谷。
  高效高新产业的集聚,为生态城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近年来,生态城引进了中建·中法之星、中交·中法之窗、招商蛇口·中法智慧谷、光控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金地中法SE国际中心、优炫信息安全产业园等30多个项目,涵盖了总部经济、节能生态、设计创新、咨询服务、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
  武汉·中国健康谷初具规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凤凰山产业园拥有中建科工、中建幕墙等央企区域总部,研发力量雄厚,具有产业升级基础。
  全域推进 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生态城全域推进生态治理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还建房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坚持生态立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生态城39平方公里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着力构建江河湖连通、山水城相融,湖塘映城、河网穿城、城在园中的共生格局,打造区域生态亮点,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高标准规划建设以南北向为主的8条生态廊道,打造区域整体生态框架,大力推进高罗河、香河生态廊道整治等工程,实现什湖与汉江、后官湖水系连通。实施110公里后官湖绿道提档升级工程,启动什湖和高罗河绿道建设,实现与后官湖绿道连通。
  推进全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法友谊大桥于2016年10月建成通车。贯穿中法生态城的地铁蔡甸线于2019年9月通车运营。全面推进总里程63公里、总投资50亿元的道路工程。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全面建成投用,该场馆充分发挥建筑的自然采光和保温散热功能,同时运用地源热泵等环保技术,打造低碳节能的生态友好型建筑。
  推进全域公共服务配套。已建成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中法新城外国语学校、中法友谊小学等。
  深化改革 建立高质量服务体系
  生态城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确保生态城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建立高位推进机制。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高位推进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强大合力,为生态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成立由中法双方共同参与的生态城战略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研究解决生态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生态城管委会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共同推进日常具体工作。
  完善项目服务推进机制。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举行生态城行政审批服务委托交接仪式,将原属蔡甸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的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土地征收、供地审核等2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蔡甸区行政审批局承担的1项行政审批事项(施工许可)共25项审批事项,委托至生态城管委会土地规划和建设处实施,于今年6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截至目前,完成中法之星、优炫信息产业园(一期)、金地朗悦里等31个项目的审批服务工作,涉及投资金额59.54亿元。
  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公平竞争原则,积极引进大型央企、民企以及法方金融机构等战略投资者组建投资联合体,共同承担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和商业开发,探索建立“整体开发+分区推进”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目前,已与中建三局、中交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合作,签约引进4个城市综合开发运营项目,加速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7日 08 版)

(责编:李昉、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