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麻辣财经:主汛期“天雷滚滚”,防范风险需要这样做

2021年06月15日13:13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进入夏季,也就进入了雷雨多发季节。天气预报中时不时会出现暴雨蓝色预警、雷电蓝色预警等。那么,暴雨和雷电除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还会有哪些不利影响?极端情况下,会带来哪些危险?今年夏天哪些地区的雷电、暴雨会发生频繁,我们又该如何防灾减灾、保障安全?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6月暴雨雷电增多,且极端性增强

“轰雷破隆栋,暗壁发烟光。猛雨扑不灭,烈焰蒸云黄。”“震惊远迩天鼓鸣,紫电闪烁云冥冥”……对于雷电,古人充满畏惧,有人称之为“天笑”,国外则称为“上帝之火”。后来科学证明,雷电是大气中十分壮观的超长距离放电过程,通常伴随强对流天气过程而发生。

“天雷滚滚”,可怕的不只是声音。实际上,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

而与雷击相伴而至的,往往就是暴雨。暴雨是气象灾害中最严重、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就属于多暴雨的国家。

那么,今年的雷电、暴雨情况如何呢?据应急管理部透露,今年4月底以来,全国共出现7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且极端性强、影响范围广。5月13—17日,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出现今年最强的大范围强对流过程,造成江苏、湖北等省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和冰雹。

经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同中国气象局等多部门会商研判,6月份,各地短时强降水、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进一步增多,且极端性增强,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钱塘江、闽江等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江西等地雷击事件可能多发,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进入6月,全国多地进入主汛期,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暴雨和雷电灾害,那就是‘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不仅频次多,发生地方也多,即使在内蒙古的沙漠中也可能发生。“一年中,6—8月的暴雨雷电是最强的,而且强对流天气系统不仅仅会造成暴雨雷电,还会造成阵风、冰雹、龙卷风等,呈现出天气种类复杂、强度多样,发生时间和地点分布不均等特点。”

然而,从伤亡损失数据来看,这类天气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在减少。张涛分析,以灾害比较突出的2020年和2010年来对比——2020年暴雨洪涝灾害死亡312人,受灾人口超过8000万人,雷击死亡28人;回看2010年,暴雨洪涝灾害死亡1230人,受灾人口超过2亿人,雷击死亡170人,再往前看10年,年均雷击死亡可达三四百人。“死亡和受灾人数的显著下降,体现出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能力的巨大进步,但仍提示我们,不可忽视暴雨雷电灾害每年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损失。”张涛说。

雷雨天避免处于暴露状态,尽快寻找庇护场所

雷雨天,能不能在室外打手机?能不能在公园放风筝?在家里能不能看电视、上网……这些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可以,有人又说不行。麻辣财经记者请来权威专家,为您分门别类,逐个分析。

“雷雨天,哪里凸出来,哪里就容易遭雷击。在室外打手机是否容易遭雷击?取决于你是否处于暴露状态。”张涛进一步分析,什么是暴露状态?如果你站在开阔地、山坡、山头上,或站在城墙、楼顶等凸起物上面打电话,那么就会面临较高的雷击风险;如果你处于避雷设施的保护当中,比如在大多数避雷设施完备、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里打手机,雷击风险一般是很低的。“但足球场属于开阔地,如果没有避雷设施保护,人就会成为凸起物,更容易遭雷击。”张涛提醒说。

另外,雷雨天在室外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空气本来是绝缘体,但雷雨天空气潮湿,潮湿会降低空气绝缘性,导致空气容易被雷击穿。还有,风筝线在雷雨天也容易打湿,那就等于导体,那么这风筝线就相当于引雷线了,这是高度危险的行为。”张涛说。

值得注意的是,雷雨天打伞也有讲究。张涛表示,如果你在城市里打伞,只要不是太开阔的地方,那么周边楼房基本都有避雷设施,这种情况下打伞通常比较安全。但如果在开阔的野外,或处于暴露状态,打伞也相当于凸起物,更容易被雷击。

“不论是打伞还是打手机,在暴露状态下遇到雷雨,要做好雷电的距离判断。如果打雷处离你较远,最好尽快去找庇护场所;如果雷离得近,甚至你恰好在树下、铁塔下,那么你需要降低身位,并腿蹲下,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张涛说。

张涛提示,对于避雷而言,所处的位置越低越好,但与雷电相伴的暴雨,以及其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又更容易流往低处,所以更重要的是在雷雨天最好不要去山区,如果身处山区也要尽快撤离,并且多留意落石和泥石流等提示标牌。

对于室内看电视、上网来说,目前城市中绝大多数居民楼、办公楼都有避雷针,张涛告诉麻辣财经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器,被雷击的风险已经变得很低。但如果是在开阔地里单独的楼房中使用电器,那么雷击风险更高,应减少电器使用。

“总的来说,得益于我国天气预报预警能力的长足进步和防灾减灾设施配备日臻完善,强对流天气在我国变得更难造成灾害损失。但长期以来,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会层面特别是基层的响应动员能力还没有跟上。”张涛建议,大家应该多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平时多留意短时临近预报的预警提示,做好雷雨防备;社会也应加强对庇护设施的建设,并做好极端天气的应急响应预案,在基层加强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和演练,各方协力,共同消除灾害风险。(邱超奕)

(责编: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