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攜手多邊組織加強亞洲氣候投資 本報香港11月12日電 (記者陳然)香港金融管理局11日宣布,與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建立策略性伙伴合作關系,代表著各方在加強亞洲可持續金融戰略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金管局當日在亞洲氣候投資研討會上作此宣布。
三江源地區發現新物種玉樹管鼻蝠 本報西寧11月12日電 (記者喬棟)記者日前獲悉:科研團隊在地處長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市發現一蝙蝠科管鼻蝠屬新物種,並根據發現地命名為玉樹管鼻蝠。 管鼻蝠是一類樹棲型蝙蝠,是蝙蝠科中第二大的類群,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大洋洲溫暖和濕潤的森林地區。
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發布 本報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寇江澤)為從源頭上減少土壤污染和受污染土壤的環境影響,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風險,促進土壤健康和永續利用,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同時針對工礦企業和已污染土壤設定3項指標,具體是指: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立冬后為何仍有台風 最近,台風接二連三生成並靠近我國,給華南沿海地區帶來風雨影響。11月12日凌晨,今年第25號台風“天兔”生成,至此,西北太平洋活躍的台風數達到3個,未來這3個台風都將會向我國靠近。
以實際行動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近日在哥倫比亞城市卡利舉行。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到氣候變化、物種入侵、過度開發等多重因素影響,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利益攸關方亟需形成合力,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標達成。
中國太保譜寫金融保險服務新篇章
作為進博會核心支持企業和指定保險服務商,從2018年首屆進博會至今,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太保”)連續7年服務進博會。
從首屆的350億元財產保險保障,到第七屆的逾1.27萬億元的“產、壽、健”一站式綜合保險保障方案,中國太保凝聚全集團之力,不斷擴展保障范圍、創新產品服務、搭建共享平台……連續7年為進博會提供一站式金融保險服務,助力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持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開發生物資源,辦法可以更多元(說道) 更加多元地開發生物資源,不僅有助於充分挖掘生物資源的經濟價值,還能形成更加強大的合力來保護生物資源 “鮮美、可食”“味苦、有毒”……一說起動植物,人們往往會想到食物。對於已經被馴化的稻麥、雞鴨鵝、青草鰱鳙來說,這樣想或許沒什麼大問題,但對於無法實現人工種植養殖的物種,從吃的角度利用生物資源不僅片面,而且難以持續。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總結了2023年以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新進展和新成效。近年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作出貢獻。
探秘中國“植物龐貝城”
“植物龐貝城”復原圖
烏海擬齒葉化石
普氏封印木化石
火山凝灰岩層野外露頭。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對象提供
近日,在韓國舉辦的第37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以下簡稱“國際地科聯”)公布了第二批100個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中國有3處入選,“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是其中之一。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立春角蟾 新華社廣州電 (記者胡拿雲)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在福建省寧德市南漈山發現一兩棲動物新物種立春角蟾。近期,相關科研成果於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正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