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園中,一群狼正在合作捕殺一頭北美野牛。
據國外媒體報道,大約15年前,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家丹尼爾·麥納蒂(Daniel MacNulty)跟他的導師說,他計劃前往黃石公園的偏遠區域,觀察狼群如何捕獵北美野牛。導師聽完之后搖了搖頭。“我找到他,說了前往實地觀察和研究這一現象的計劃,他很是懷疑,”麥納蒂說,“黃石公園的狼主要獵食加拿大馬鹿,而我要去觀察狼捕獵北美野牛,許多人都認為這是浪費時間。”目前,丹尼爾·麥納蒂在猶他州立大學荒野資源系和該校的生態學中心任助理教授。
對狼來說,北美野牛的體型雄偉,是一種十分危險、難以殺死的獵物。它們為什麼要捕殺北美野牛呢,特別是在能更容易獲得其他獵物的情況下?1999年聖帕特裡克節,丹尼爾·麥納蒂第一次前往黃石公園偏僻的鵜鶘山谷旅行。他和同事們發現,一群狼無情地追逐著一頭雌性北美野牛,並最終將它扑倒。麥納蒂說:“就我們所知,這是第一次在黃石公園記錄到狼群成功獵殺了成年北美野牛。”
從那天起,麥納蒂就一直對黃石公園內的狼群進行實地觀察。他發現,相對於捕獵加拿大馬鹿,大群的狼在捕獵北美野牛時顯得更有合作性。他和猶太州立大學的博士生艾梅·塔莉安(Aimee Tallian),以及“黃石野狼計劃”(Yellowstone Wolf Project)的丹尼爾·斯塔勒(Daniel Stahler)和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las Smith)一道,在2014年11月12日的《PLOS ONE》上發表了論文,闡述了這一發現。他們的研究有部分資助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盡管很多人認為狼是一種凶猛的動物,在自然界幾乎沒有敵手,但事實上,這種掠食者過著可以說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對狼群來說,捕獵是充滿危險的,”麥納蒂說,“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風險,狼群主要以弱小的獵物為目標,但這樣的獵物本身就不多。因此,狼會花很多時間到處搜尋容易下手的目標。任何會使它們減慢速度的傷痛都可能帶來致命危險。”在長期的觀察中,麥納蒂見到過許多被北美野牛踢開、用牛角撞傷甚至跺死的狼。
無論是小腿骨折,還是肺被刺破,甚至是下顎或牙齒被撞壞,都可能威脅到狼的生命。“除了影響跑動速度和營養吸收,傷痛還會使個體的狼成為其他狼群的目標,”麥納蒂說,“因此,狼顯得極其謹慎和小心,絕不輕易冒險。”也正因為如此,除非狼群足夠大,否則追逐像北美野牛這樣巨大和凶猛的獵物就顯得得不償失。成年的雄性北美野牛體重能達到1噸。
在早期的研究中,麥納蒂等人注意到,個體數量大於4的狼群在捕獵加拿大馬鹿的時候,往往會有忍耐的行為。隻要有機會,狼群就會盡量回避危險,直到能夠安全地享受獵物。但如果獵物是北美野牛,就會有多達9到13頭狼參與到捕獵之中。
“我們獲得的數據有助於理解在狼群成功捕殺北美野牛的過程中,狼群大小、北美野牛種群大小以及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艾梅·塔莉安說道。她於2012年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生獎學金。她還指出,狼群的活動可能影響到了在黃石公園邊緣棲息地內越冬的北美野牛數量。麥納蒂說:“我們已經注意到,雌性北美野牛及其幼崽已經不在鵜鶘山谷越冬。我們也在努力確定這一變化是否應該歸咎於狼群。”自1999年以來,研究者們所採集的觀察數據為研究狼群的行為和捕獵方式提供了線索。
這項研究對於黃石公園意義重大,因為這是美國本土唯一一個野狼和北美野牛共存的國家公園。狼與加拿大馬鹿的關系變化,以及狼為什麼會偶爾捕獵北美野牛等問題,都對理解黃石公園內的生態變化有著重要價值。
這樣的研究也可以為防止狼群捕殺牲畜提供幫助。“利用狼群規避風險的行為,採取適當的管理方法,或許是減少狼群捕殺牲畜的有效手段。”麥納蒂說。(任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