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貴陽南明河:昔日“臭水溝”今日白鷺飛

劉鵬
2016年02月03日08:1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貴陽南明河:昔日“臭水溝”今日白鷺飛

貴陽南明河:昔日“臭水溝”今日白鷺飛

  一群白鷺正在南明河中覓食棲息 蒲文思 攝

  一群白鷺正在南明河中覓食棲息 蒲文思 攝

  中新網貴陽2月2日電 題:貴陽南明河:昔日“臭水溝”今日白鷺飛

  記者 劉鵬

  持續低溫天氣,讓貴陽的街道、公園少了許多熱鬧,在南明河上休憩覓食的白鷺卻為河道增添了幾分熱鬧。2日,貴陽南明河畔站著一位裹得嚴實的中年男子,他在河畔的護欄上趴了許久,就為抓拍南明河上白鷺群飛的情景。

  這位中年男子名叫羅延林,他說:“我等了大半個小時,這群白鷺一直在覓食,就是不起飛,可能是南明河中食物太豐富了,舍不得離開,我也不想冒然的驚擾它們。”

  記者看到,冬季的南明河水位明顯下降,河道上露出多處淺灘,正是這些淺灘成為南遷而來的白鷺休閑覓食的棲息地。僅在南明河甲秀樓河段就有數百隻白鷺。

  南明河發源於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林卡鄉百泥田,屬長江水系、烏江支流,全長118公裡,是自西南向東北流經貴陽市區最大的一條河流。南明河一直是貴陽居民的直接飲用水源,兩岸風光旖旎,是游玩的好地方,被稱為貴陽市的“母親河”。

  76歲的陳曉敏也在河畔觀賞白鷺,她說:“30多年前,還經常在河裡游泳,可慢慢地河水卻變得又臟又臭又黑,就像一條‘臭水溝’。”

  上世紀90年代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南明河流域遭到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污染,一條人見人愛的“青龍”,變成了人見人厭的“烏龍”。

  自2001年,作為“環境立市”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貴陽市委、市政府承諾要讓南明河“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南明河水環境有了初步改善。

  2012年,貴陽市再次啟動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有序系統推進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污水處理、再生利用、面源治理等各項工作。針對南明河城市中心段淤積重、水體黑臭的問題,貴陽市實施河道截污、清淤,對臭氣進行治理,建設污水處理廠,提升沿河景觀。

  目前,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南明河流域污水處理率提升至95%以上,流段主要污染物指標COD已穩定達到地表水III類水質標准,大部分河段氨氮達到地表水IV類標准,黑臭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水質得到有效提升,河道水生植物河底覆蓋率從15%恢復到70%。

  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的白鷺停留在南明河,也是對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果的肯定。

  “好環境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增添一分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好環境才能持續。”作為普通市民的陳曉敏說。(完)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