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西北最大水陸燈會亮相西安

央視元宵晚會西安分會場在大唐芙蓉園舉行

韓建安 顧晟文 邱曉宇圖
2016年02月26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一句唐詩描寫出元宵節之夜唐代長安城裡人們放花燈的節日盛況。遙想千年之前的大唐盛世,正月十五的夜晚,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老百姓賞燈、猜燈謎,好一幅熱鬧景象,“唐都上元不夜城”賦予了古城春節新的氣象。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因為這天習俗早吃元宵晚觀燈,所以也叫做“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上元燃燈的記載很早,遠在漢代。據記載,漢明帝從西域引進“臘月賞燈”的習俗,此俗引進中國后,逐漸發展為賞燈。唐代把賞燈的時間正式定為正月十五。到了唐玄宗時,元宵賞燈更為盛行,規定元宵節前后三夜馳禁,開市賞燈。

  早些年,人們在正月十五這天,大多在西安市的革命公園、蓮湖公園、城牆上或城牆邊賞燈。現如今,人們重拾這些樂趣。今年元宵燈展,游客和市民們不僅可以到城牆上一覽大長安的昔日風景,還可以去體味附近公園的小怡情,或者到大唐芙蓉園觀賞西北最大水陸燈會的壯美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央視元宵晚會西安分會場在大唐芙蓉園舉行,猴元素、中國夢、絲綢之路等“中國風”與“動漫卡通”文化混搭的各類花燈為元宵佳節增添了喜慶氣氛,當晚上萬游客和市民競相體驗,在花燈映照下,陝西的民俗、民藝魚貫而出,綺麗秀美的表演,讓人們感受到了西安的古典雋美。

  據工作人員介紹,本屆燈會除了造型生動有趣的燈組之外,還融合了具有濃郁地域風格的陝派社火巡游、火龍鋼花、皮影戲、秦腔、舞獅、投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精心篩選了遺落在民間的傳統絕活——皮影、剪紙、糖畫、吹糖人等等,將年輕人平日接觸不到的傳統民俗活動,以鮮活的形式呈現在市民面前,全面活化新春燈會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慶內容。

  另外,通過民俗百藝表演、異域絲路沿線藝術展示和以唐風舞蹈為基礎、絲路風情為主線的表演,本屆燈會呈現出了一片氣象恢弘、百族同賀的盛況。

(責編:李楠樺、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