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靠法治 強制度 重落實

守護生態打出“1+6”組合拳

本報記者 孫秀艷
2016年03月02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根據中央的統籌部署,2015年,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1+6”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合拳”。“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包括《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1+6”的方案,中央都已審議通過並發布實施。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各方面認識日益統一,為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好環境。各地區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1+6”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落實。

  加強監測、嚴格執法,能力建設夯實生態環保基礎

  開學伊始,北京的一些校園裡,出現了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忙碌的身影。按照計劃,今年北京將選擇有條件的校園布設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密環境監測網絡。

  監測是准確掌握環境信息的基礎。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為監測網絡建設熱潮再添一把火。

  2015年1月1日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監測點位,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准監測,並實時發布PM2.5等6項指標的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31個省(區、市)全部完成省級空氣質量監測預警系統建設,32個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全部完成市級空氣質量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打開環境保護部網站,主要江河自動水質監測實時數據一目了然,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2700多個斷面的水質情況每天更新6次,公眾可以隨時了解。這些數據全面覆蓋地級以上城市水域,包括1400多條重要河流和92個重要湖庫、重要飲用水源地。

  以往環境執法能力薄弱問題更為突出。去年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能否真正長出“鋼牙利齒”,關鍵在於執法。《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的發布,不僅對環境監管提出新要求,也為執法工作注入了“強心劑”。

  各地落實的情況如何?根據環境保護部的通報,截至2015年10月底,北京、四川等省(區、市)召開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等專題研究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工作。河北、山西等2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印發貫徹實施《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的文件。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專項工作已順利完成,全國共廢除“土政策”206件。

  新年剛過,備受矚目的中央環保督察機制首次啟動,對河北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現場督察,不僅規格空前,而且採用“國家督察”的新機制,一些久拖未決的問題取得關鍵性突破。

  落實責任,考核促保護理念生根

  不久前,陝西省政府印發《陝西省各級政府及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職責,並明確規定“行政首長負責制”和“一崗雙責制”。同時,對發改、公安、監察等20余個職能部門的具體環境保護責任作出清晰規定。

  去年8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發布,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責任追究已經成為各地干部環保工作的關鍵詞。

  干部離任時,如何客觀評價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審計署已直接指導湖南婁底市開展試點,北京、內蒙古等地圍繞“審什麼、怎麼審、責任怎麼界定”進行了積極探索。

  作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試點地區,浙江省湖州市去年交出的答卷讓人眼前一亮——由1張總表、6張主表、72張輔表和大量底表構成的《湖州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摸清了自然資源資產“家底”。資產負債差額,讓人們直觀地看到了發展所付出的資源資產成本。

  今年,將有更多試點地區嘗試編制負債表,為在全國鋪開奠定基礎。

  質量為先,目標明確傳遞改革信心

  “河水好了,魚兒多了,河岸上經常有人釣魚。”正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北半山公園附近的一條小河溝邊巡查的“民間河長”黃崇桃說。這是杭州“五水共治”的縮影。截至2015年底,杭州市區最后84條黑臭河道全部“摘帽”,2012年以來,杭州共完成186條黑臭河治理。

  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首要目的就是提升環境質量。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部已經確定主要目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力爭下降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5%﹔全國地表水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66%﹔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2%、3%、3%。這些數字,傳遞的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帶來的信心。

  各地好消息頻傳。重慶市將通過編制實施“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著力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措施。

  不久前召開的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提出,控制開發強度,節約集約開發,嚴守生態、耕地保護和城鎮開發邊界三道紅線,更多地為生態建設“留白”。

  “打好持久戰,打好攻堅戰,一步一步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國新辦最近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表示。打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合拳,環境問題將逐步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將扎實推進。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