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綠色描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2016年03月03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頂層設計接連推出

  美麗中國路線清晰

  這是一脈相承的發展路線。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

  談到綠色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全國人大代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著重強調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他認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根本上更新了我們關於自然資源的傳統認識,打破了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這也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必須堅持的發展理念,是對我國發展理論的極大豐富和重大創新,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曲靖市委書記李文榮則看到了這種“綠色傳承”的歷史意義。他說,把綠色發展作為理念寫入發展戰略,這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新發展,體現了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深遠謀劃,為我們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新實踐、譜寫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篇章提供了行動指南、注入了強大動力。

  “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已經使廣大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也大大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大學副校長賈殿贈說,“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中央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是用‘綠色發展’理念,有力地回應了人民內心期待,為推進美麗中國真正開出的對症下藥良方,表明未來的中國將通過綠色發展,探尋出一條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生態質量事關小康

  環境保護守住紅線

  這是不可觸碰的發展底線。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粗放的發展方式,讓我們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要求未來發展必須嚴守環境底線,不可越雷池一步。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提醒,在做決策時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認真履行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職責,留下綠水青山的“終身政績”。他說,經濟社會發展一定要保住“清新”,決不能盲目追求金山銀山到頭來毀了綠水青山。丟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也不會長久,最終也會丟掉。特別是對待那些完不成減排任務的企業,要敢於拿出“壯士斷腕”氣魄,下最大決心治污減排,“折斷的臂腕”還可以重生,綠色生命線不能逾越。一定要尋找一條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條件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綠水青山、城鄉協調的發展范式。

  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尤其強調企業發展的“生態責任”。他說,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生態底線絕對不能突破。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企業務必要轉變發展理念,再不能走先破壞后修補的老路。一定要有“生態底線”就是“生命底線”的意識,秉承“先生態、后生意”的理念,哪怕發展慢一些,周期長一些,也一定要守住生態紅線,為子孫后代留一些綠色的、生態的、長遠的財富。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饒河縣副縣長傅剛則用實際工作表明嚴守生態底線已成為當地的自覺行動。“走生態路是我們一直秉持的發展原則,在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方面,堅持生態型、環境友好型、科技集約型的項目建設取向”,他說,“發展是硬道理,環保是硬任務。堅守生態保護底線,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根本。要以群眾的滿意度來評價和衡量干部,而不是把污染了環境的GDP當作政績。”

  轉變方式注重質量

  綠色發展聚起金山

  這是孕育效益的發展路徑。

  保護與發展並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夠兼得。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下的常青樹就是揺錢樹,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帶來豐厚的綠色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商丘市委書記魏小東強調了良好的生態能夠轉化為脫貧的支撐,當地黃河故道生態走廊沿線的3個國家級貧困縣,都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途徑。他舉例說,一個東西長24公裡、南北寬2到4公裡、林地面積5.5萬畝的人工防護林建起來了,結果,林果、木材加工、家庭林場等農民專業合作社隨之發展起來,光木材加工專業村就達到25個,農民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龍澤湖、秋水湖保護好了,僅河蟹養殖一項,年產值就接近1億元,使附近農民養殖戶人均增收2000元﹔生態改善了,黃河故道旅游景區吸引力大增,吸納就業人數2200多人,旅游收入達3850萬元。”魏小東說。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許強感覺到,生態綜合效益不僅僅是區域性的,更具有全局性。他說,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區域,自從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面積由17年前的不到1.8億畝上升到2.6億畝,輸入長江上游的泥沙降低了45%以上。如今全省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保育土壤、涵養水源、森林游憩等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總計近1.5萬億元。“這個價值不僅是提供給四川,更是為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生態就是我們實現后發崛起的優勢!”全國人大代表、上饒市委書記陳俊卿認為,隻有全力推進綠色崛起,才能后來居上,開創美好未來。上饒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進一步壯大綠色實力,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爭當生態文明標兵、綠色崛起先鋒。

  (本報記者楊明方、賀勇、任江華、朱佩嫻、張文、潘俊強、楊文明、楊遠帆、肖家鑫、蘇藝、商旸報道)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