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東莞以水鄉經濟區為試點探索協調發展

綠色崛起 生態共享(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東莞調研行)

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16年03月25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一場以“生態河湖、綠色共享”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在廣東東莞市麻涌鎮舉行。以造紙、電鍍等出名的麻涌鎮雖是制造業大鎮,但生態環境優美,在華陽湖濕地公園,數百公頃的水面碧波蕩漾。2013年以來,麻涌鎮以華陽湖為核心的旅游區吸引珠三角等周邊游客達200多萬人次,同時引進中糧、阿裡巴巴、京東、雲南城投等投資的項目43宗,總投資近350億元。

  麻涌鎮的成功實踐,恰是東莞近年來謀求“綠色崛起”的縮影。特別是2013年設立的“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探索經濟發展與綠色生態協調發展路徑。3年來,一個“生態共產業一色,自然與人文齊飛”的新水鄉初見雛形。

  轉型發展,還民碧水藍天

  從107國道中堂段轉入東向村,原來當地人熟悉的珠江特種紙廠,去年悄然挂上新廠名——廣東莞鄉糧油實業有限公司。

  這是東莞水鄉地區“兩高一低”企業整治退出方案出台后中堂鎮最早關停的紙廠。拿到5200萬元關停補貼后,老板陳樹芬將偌大的廠房改建成糧食倉庫和深加工車間,就地轉型做糧油倉儲生意。

  東莞是傳統水鄉,“我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水鄉人,小時候雖然窮,卻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麻涌鎮人大副主席黃偉雄說。然而這種田園生活,被后來無序、粗放的發展打破了。煙囪林立、遍地工廠換來的不僅僅是微薄的經濟收入,還有到處流淌的發黑發臭的污水。

  2013年2月17日,廣東出台《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建設工作方案》,將麻涌、中堂等10個鎮和虎門港納入水鄉經濟區,“以跨區域統籌規劃和協同發展,求解多年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死結’。”東莞市委副書記、水鄉管委會主任姚康說。

  首先擺在眼前的,就是清退落后污染產能。2014年9月“兩高一低”企業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以來,54家造紙企業被依法關停,減排化學需氧量、氨氮量、二氧化硫量等分別佔廣東省下達東莞市“十二五”任務的20.2%、4.1%、37.9%。

  其次是綜合整治,水鄉地區建成截污主干管網264公裡,基本完成一鎮一河涌整治工程,開展9座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工程。經過多方努力,水鄉地區水質明顯改善,局部地區如華陽湖部分指標達到Ⅳ類甚至Ⅲ類水的標准,空氣質量達標率達84.4%,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看到碧水藍天。

  再造水鄉,謀求協調發展

  珠江口東岸,沿著沙田鎮穗豐年水道寬闊清澈的水面一路向出海口,一座座富有疍家(水上船民)文化特色的草屋正在搭建中,連接它們的水上棧道掩映在蘆葦叢和紅樹林中。東莞沙田鎮黨委委員袁攀說,這條14公裡的水道,正在建設一個融展示體驗、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疍家文化體驗園。

  這邊是濕地的美麗與靜謐,那邊是虎門港的繁忙與興旺,立足“生態港”規劃的立沙島精細化工產業園、泥洲島高新科技園區正展現其吸引力。目前,虎門港區引進了包括益海嘉裡、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去年7月28日,深圳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兩大項目再度落戶,總投資108億元。“產業基礎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優良,這是我們落戶的首要原因。”深圳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貴說。

  生態環境的優化吸引了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沙田(虎門港)是生態臨港工業,麻涌是生態農業和電子商務,而道滘則是新材料、新裝備、新硬件、新能源、新醫藥、新業態等“六新”產業……2015年,水鄉地區GDP不降反增。

  在綠色發展牽引之下,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也出現轉機,生態環保產業成為新的主流,再造了一個“新水鄉”。2014年7月以來,水鄉經濟區引進重大新興產業項目70個,以京東、菜鳥為代表的電商產業集群在東莞水鄉迅速壯大。

  生態建設,打造宜居東莞

  水鄉新變化撬動了東莞綠色發展的全局。全市累計淘汰電鍍、漂染、洗水、印花、造紙、制革等污染企業800多家,重點污染企業由1252家壓減至440家﹔鬆山湖、生態園、虎門港、長安新區、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等探索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轉型示范平台拔地而起。

  憑借著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營商氛圍,東莞市先后引進投資6億元人民幣或1億美元以上的重大項目近200個,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華為、聯想、中集、萬科、阿裡巴巴、騰訊等大企業紛紛相中這棵“梧桐樹”。“這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提法的最好証明。”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說。

  綠色發展的成果,越來越為廣大東莞人所共享。東莞劃定了佔國土面積44.7%共1103平方公裡的生態控制線,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51.82公裡,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50.08%,遍布全市的1210個公園廣場和900多公裡綠道成為市民綠色出行休閑好去處。

  經過努力,東莞成為聯合國環境署認可的國際花園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擁有14個森林公園、14個濕地公園、6個自然保護區,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33平方米,到處都可看見濕地公園、水邊綠道、水上游船等嶺南水鄉風貌。2015年全市空氣質量達到“十二五”期間最佳水平,全年達標天數307天﹔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穩居上游水平。

  如今的東莞,新型工業文明呼之欲出,不但宜業,更加宜居﹔如今的東莞,綠色發展從理想照進現實,不負大好春光。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5日 04 版)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