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將竹子“吃干榨盡”成為群眾致富新路徑

浙江安吉竹海美 漫山春筍肥

本報記者  顧  春
2016年03月2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雨后竹海格外美。
  夏鵬飛攝

  村民雨后挖竹筍。
  夏鵬飛攝

  上墅鄉龍王村竹林一角。
  夏鵬飛攝

  3月26日夜裡的一場春雨,讓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馬家弄村的竹筍爭先恐后破土而出。村民吳芬菲一早就上山挖筍,這些鮮筍將被送到周邊城市的餐桌上。而小村這幾天更是熱鬧,每天臨近中午開始,外地來的游客會卷起褲腿、拿著鋤頭,興致勃勃上山體驗自己挖筍。

  “此處是竹鄉,春筍滿山谷。”這是著名竹鄉浙江安吉縣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大美春色,正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今年春筍剛破土,進山游客就排起了長龍

  安吉縣位於太湖流域上游,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1%,尤以竹鄉聞名,全縣竹林面積上百萬畝。2013年起,安吉縣推行“山青水淨”行動,從源頭開始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全面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率達98%,綠色防控面積達15萬畝。

  “比如草甘膦等除草劑,在全縣范圍禁止使用,徹查所有農資商店,不允許草甘膦進入安吉地區銷售。”縣委書記單錦炎說,生態追求隻有更高,要從源頭抓起,才能保証土地的干淨。一株竹筍是不是安全?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決心。

  杭垓鎮地處群山之中,下屬所有鄉村都是美麗鄉村。南朝詩人吳均為杭垓留下了動人詩句:“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裡出。”

  鎮委書記王昌慧介紹,過去,毛竹林、板栗林的除草主要採用化學除草劑,施肥普遍使用化肥,既不生態,更不安全。這兩年,全鎮推行限藥減肥,鎮裡購置100台劈山機,18個建制村各自組建專業劈山隊伍,利用劈山機除草除灌,水庫周邊的林地集中流轉到村集體統一管理,逐步推進封山育林。

  去杭垓鎮走一走,每個村裡都把限藥減肥寫進村規民約。村民們互相監督,優秀的農戶年底還能評優評先。這一來,庫區林地限藥率達到100%,地表水水質由三類變為二類。

  現在的杭垓鎮有21萬畝竹林。今年春筍剛破土,進杭垓鎮的自駕游車輛已排起長龍。

  “家中雖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

  優良生態環境造就竹筍鮮美的口味

  “這裡的竹筍,沒用任何農藥化肥,完全是吸取自然精華,純天然、無污染,口味特別鮮美。”上海一家知名酒店的老板韋先生,最近頻繁往返上海、安吉,對他而言,安吉的春筍是大自然的精靈。

  安吉縣天荒坪鎮天林竹筍專業合作社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我們安吉的竹筍不愁賣。因為安吉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竹筍鮮美的口味”。該合作社社長梁一品自豪地對記者說。

  長期居住在北京的安吉籍書畫家吳民先老先生,每年清明前后都會和蜂擁而至的眾多游客一起,回到安吉,走進這片他熟悉的大竹海,一住就是半年。“我的曾祖父吳昌碩先生有詩雲‘家中雖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家鄉人不僅向四方賓朋提供了眾多美味佳肴,更把竹林美景保護開發得如此和諧,我備感自豪。”吳老說。

  “試尋野菜炊春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做足做深“全竹利用”,將每根竹子“吃干榨盡”

  安吉依托廣袤的竹海資源,把生態旅游發展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精心打造“山淨、水淨、氣淨”的“三淨之地”,從過去單一的賣農產品發展到賣風景的良性態勢。縣風景與旅游管委會主任張孟蛟說:“近年來,安吉旅游進入快車道,2015年接近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75億元。”

  “一根竹子,到底能產生多大價值?按照安吉現有的技術,能夠從竹梢、竹根、竹葉到竹杆,對全竹都進行利用。”浙江安吉永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興說。

  步入永裕公司產品展廳,竹家具、竹地板、竹飲料、竹纖維紡織品一應俱全,琳琅滿目。走進車間,現代化成套竹制品加工設備機聲隆隆……安吉縣在做好林業養護、生態旅游開發的同時,更是做足做深“全竹利用”這篇文章,將一根竹子“吃干榨盡”。在安吉,一根普通的竹子,變成了能吃、能喝、能穿、能居、能游的綠色時尚,更成為安吉群眾致富的新路徑。

  “全縣有2000多家竹產品企業,11萬人從事與竹子相關的產業。我們用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竹產業產值的22%,2015年產值達180億元,農民人均增收7800元。”安吉縣發經委副主任王凌峰介紹說。

  “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春飯,便是江南二月天。”安吉因竹而美,安吉因竹而富。更因竹的堅韌品質,讓安吉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也因竹破土而出的勇氣,讓安吉人敢於創新,源源不斷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8日 10 版)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