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引領新常態 天津再出發

本報記者  朱  虹
2016年03月29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天津海河市區中心段。
  資料圖片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自貿區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五大歷史性戰略機遇攜手眷顧,不僅鋪設了千載難逢的廣闊空間,也考驗了天津的勇氣和智慧,能力和自信。

  “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時代賦予天津全新的功能定位,掀開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天津將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市場活力,創造新動力,挖掘新潛力?“天津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新發展理念的總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抓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知進知退知止,推動新發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說。

  深耕試驗田

  打造新高地

  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挂牌。作為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是一塊國家層面的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的試驗田。

  天津自貿試驗區總面積119.9平方公裡,涵蓋天津港、天津機場、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3個片區,其中,天津港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天津機場片區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設計、航空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重點發展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

  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小試驗帶動大發展,發揮好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在借鑒其他自貿區改革經驗的同時,天津自貿區瞄准國際通行規則進行風險測試、壓力測試,與其他自貿區形成對比試驗、互補試驗,先行先試。

  天津自貿試驗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建立統一的行政審批機構,健全行政審批管理目錄制度,完善“一口受理”服務模式,審批效率提高75%。推進行政高效化,降低投資准入門檻﹔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2天縮短到2個小時﹔推進金融國際化,加強金融制度創新,啟動投融資便利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改革試點﹔推進京津冀發展協同化,在京冀地區設立10個無水港,實施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

  2015年4月21日至12月31日,自貿試驗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1507戶,同比增長130%,注冊資本(金)3206.07億元,同比增長226.58%。截至2015年底,自貿試驗區共有市場主體37416戶,其中外資企業2451戶。在商務部向國務院提交的21項擬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改革經驗中,天津自貿試驗區有9項入選,以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依托的市場監管制度、京津冀區域檢驗檢疫一體化新模式兩項創新舉措入選商務部評選的8個最佳實踐案例。

  2015年9月21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作為“雙創特區”正式揭牌運營,到2020年,將建設成為創新領軍企業聚集、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投資貿易生活便利、各類市場要素活躍的創新創業示范區。

  科技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金鑰匙”

  人們不會忘記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車民族品牌——“飛鴿”,它曾是“兩轉一響”年代多少家庭引以為傲的奢侈品。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國外品牌的沖擊,國內自行車市場出現明顯萎縮態勢,全國銷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下滑,飛鴿自行車也經歷了調整改制的陣痛。

  飛鴿積極探索傳統自行車發展新出路。2015年4月,飛鴿車業將傳統自行車與智能化設計理念相結合,與北京樂視體育共同開發國內首款“超級智能自行車”。2015年10月底,我國第一款具備量產條件的智能自行車在飛鴿正式下線生產。這款超級智能自行車,共有90多項專利,實現了防偷盜、運動音樂、數據監測、自行車通信四大系統功能。同時,超級自行車能夠根據心率、坡度等智能推薦最佳騎行設定,並對實時天氣進行推送,提供騎行計劃建議,不僅為騎行愛好者們打造真正的智能騎行生活,也使飛鴿這一老品牌進入了高端自行車行列。

  科技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隻有抓住這把“金鑰匙”,企業才能打開財富寶庫的大門。在推出超級智能自行車前,飛鴿車業主要經營中低端自行車,價格在300元至4000元不等,年產量約100萬輛。而超級智能自行車的3個版本,定價分別為3999元、5999元和39999元,截至目前,網上預訂近50萬輛,僅2015年“雙11”一天銷售超過4000輛。智能自行車的推出,使公司產品均價提高了20%,毛利率提升了30%。

  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產業發展和產品創新最為敏感,由企業主導創新和技術研發,才能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2014年,紅日藥業以發行限制性股票的方式實施了首期股權激勵計劃,對公司核心人員、在職科研領域關鍵人才給予長期性的股權激勵,同時以此作為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了一批優秀醫藥企業的骨干人員,受益者超過百人。

  紅日藥業實施8個項目的內部創業計劃,通過設計股權結構,特別為人才團隊有償讓渡10%—30%的股份,讓人才與企業的關系,從單純的雇佣關系,轉變為事業合伙人的關系,同風險、共獲利,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活力,到2020年,公司人才規模將擴大1倍,核心技術骨干達到800—1000人。

  “隻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傳統的老產業、老產品隻要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發展思維相融合,加大產品創新,發展智能制造,向柔性化、網絡化、個性化轉變,老品牌也能創造“殺手锏”產品,使更多傳統動力轉化為新動力。

  萬企轉型升級

  獨行快,眾行遠

  瑞福天科模具有限公司先后投資700萬元用於科技研發,他們引進的3R機器人設備,啟用后可提高工作效率25%,節省勞動力60%﹔友發鋼管投資5000萬元實施廢酸液資源化處理項目,通過廢酸液處理工藝,形成每年可處理10萬噸廢酸液的能力,不僅解決內部5萬噸的廢酸液資源化處理,還化解了同行業廢酸液處理難的問題……

  從2014年開始,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了《天津市萬企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4—2016)》,針對部分“散弱低粗污”的中小企業實行轉型升級,通過改造提升、產業轉型、關停重組、載體升級等途徑,著力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一批技術改造項目,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產品,促進一批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一批企業向產業高端和現代服務業轉型,關停淘汰一批落后企業。

  目前,累計1.2萬家企業成功轉型,落實財政資金27億元,完成技改項目4900個,培育“專精特新”產品337項,關停淘汰企業990家,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兩年下降15.38%,企業發展后勁和經濟發展質量明顯增強。

  獨行快,眾行遠,實施兩年來,一大批中小企業脫胎換骨、華麗轉身,發展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結合萬企轉型升級行動,全市提出推動示范工業園區轉型升級,通過提升創新能力、創新招商模式、推動產業聚集、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等方式,提高園區的投資水平、產出效益和發展質量。截至去年底,31個示范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近4300億元,比2013年增長65.9%﹔實現稅收200億元,比2013年增長79.4%﹔形成了一批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電子商務等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特色園區,為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綠色經濟

  讓美麗與發展同行

  1/3是鹽鹼荒地,1/3是廢棄鹽田,1/3是污染水面,誰能想到,在這樣的地方,經過8年的開發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8平方公裡南部片區基本建成,年生產總值達到134億元,累計吸引投資1000億元,引進企業3159家,注冊資金近1289億元,入住居民近4萬人。2014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一座新型生態城市正在昔日的鹽鹼灘上崛起。

  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方式創新,形成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天津將綠色發展作為結構調整的動力源和支撐點,用綠色倒逼升級,用高端、高質、高新“三高”實現耗能、污染、排放“三降”,使“綠色經濟”成為新常態,讓美麗與發展同行。

  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示范項目北疆發電廠,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是我國北方第一個百萬千瓦等級超臨界發電工程,也是我國首個大規模對社會供水的海水淡化項目。“北疆模式”實行“電水鹽化材”一體化開發,使資源得到高效利用、能源得以梯級利用、廢棄物得以高效再生。

  整個項目不使用天然淡水和地下水,還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淡水,改善了周邊區域超採地下水現狀,年節約天然淡水532萬噸。利用濃鹽水制鹽,年增原鹽產量45萬噸、鹽化產品6萬噸,相當於節省鹽田用地22平方公裡。基本實現廢水、COD、固體廢棄物“零排放”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8.6%,灰渣及脫硫石膏全部被利用,最大程度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天津通過“市場引導、政府推動、企業主體”的發展思路,把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企業組織在一起,形成以北疆發電廠為主、關聯企業緊密結合的企業群落,共同組成互為上下游的產業鏈條,實現集群發展。

  “北疆模式”為沿海燃煤電廠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啟示。


 

(責編:蔣琪、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