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上海市崇明縣委書記  馬樂聲
2016年03月31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新世紀初確立“生態島”定位至今,崇明生態島建設已走過10多個年頭。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把崇明生態島作為典型案例,編入它的綠色經濟教材,向全球42個島國推薦。

  崇明的廣大干部群眾曾對走生態之路有爭議。有人看到一些地區經濟總量比我們大,樓房比我們高,工廠比我們多,就心生艷羨﹔有人認為建生態島,就是修修路、種種樹、治治水,不可能有廣闊前景和發展空間。但隨著生態島建設深入推進,崇明的生態品質不斷優化,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更加進步,老百姓的滿意度、幸福感在提升,質疑聲漸漸消散。堅持生態立島,厚植生態優勢,在今天綠色消費潮流下,崇明的生態優勢已經具備了變成高附加值、高效益財富的潛力,已到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臨界點。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站在“十三五”起點,我們提出“生態引領、創新發展”的發展主線,實施“生態+”發展戰略,用新思維審視和謀劃生態與發展。

  我們所說的“生態+”,是一條更高形態的發展之路,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式,不僅可以“+”產業,也可以“+”社會建設、“+”生活方式等,“+”的內容可以根據形勢變化不斷更新、完善,讓生態文明加快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比如“生態+農業”。綠色生態是崇明農產品的金字招牌,藏紅花、石斛、靈芝等名貴藥材紛紛落戶,獼猴桃、火龍果、奶油草莓等高檔水果四季更替。崇明的農產品基本上都符合綠色食品標准,“生態+”農產品讓人更放心,崇明也成了上海市民放心的“菜籃子”,可以加快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的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生態+旅游”是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優勢轉化的又一途徑。崇明擁有上海“最藍的天”“最好的空氣”,美麗鄉村、生態廊道、郊野公園、森林濕地、特色農產品都成了優質旅游資源。目前,我們正全力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島、全域旅游示范區,探索農業、體育、文化、健康、醫療等領域“多旅融合”發展,吸引更多游客。

  生態島建設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樣板可參照,實現優勢轉化,在於創新思維,要善於在大格局下謀劃未來發展,把自身發展納入上海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全球城市、科創中心的大戰略中來謀篇布局。我們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打造大旅游格局、建設智慧產業,就是為了將崇明打造成“上海的大花園”“生態高地”。當然,實現優勢轉化,關鍵要突破瓶頸、超越自我。“十三五”期間,崇明會努力構筑大交通格局,改善發展環境,以有效管用的舉措打造新亮點。我們將力爭引進符合生態島建設要求的旅游休閑類大項目,提升旅游業品質和服務能級,使生態島建設釋放更多“生態紅利”,廣大市民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好空氣可以當飯吃”。在建設生態崇明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就是要更好地實現“好空氣”的價值。以前,五湖四海的朋友來上海,大家會問,你有沒有去過南京路?今后也許人們會問,到了上海,你有沒有去過崇明?


 

(責編:蔣琪、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