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新疆艾比湖畔“哈薩克村”生態搬遷記

孫亭文 楊長樂
2016年09月03日14:3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新疆艾比湖畔“哈薩克村”生態搬遷記

  中新社烏魯木齊9月3日電 題:新疆艾比湖畔“哈薩克村”生態搬遷記

  作者 孫亭文 楊長樂

  今年8月,牧民阿扎提和家人離開了生活40余年的新疆艾比湖北岸,一片叫科克巴斯陶的地方,因在這裡生活的全是哈薩克族牧民,因此人們又稱這裡為“哈薩克村”,該村共有61戶207人。

  艾比湖是新疆北部准噶爾盆地裡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咸水湖。博爾塔拉河、精河、奎屯河的河水分別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注入艾比湖。然而,由於周邊土地開發和工農業用水,湖面從上世紀50年代的面積1200平方公裡,已經萎縮至如今的500平方公裡左右,湖濱地區荒漠化程度加劇,成為中國西部沙塵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脅到天山北坡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和新亞歐大陸橋的安全運行。

  阿扎提告訴記者,放牧、採挖藥材和打撈鹵虫是這些哈薩克牧民的生存之路。他回憶說,他們剛來這裡的時候,艾比湖就在眼前,那時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現如今,艾比湖的湖水已經遠離牧民的視線,這裡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一刮大風,眼睛幾乎睜不開,牧民都無法出門,每到下雨天,則要擔心自己的房屋隨時會垮塌。

  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經濟落后,“哈薩克村”的教育、醫療、文化等條件極為有限,這裡的唯一生活水井,經專業機構檢測,水質已無法達到人類飲用的標准。

  多年來,當地政府雖採取多種措施,比如興修道路、培訓牧民就業技能、推薦就業等,但由於條件的制約,未根本上改變牧民的生活。

  2015年,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申請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資金2500萬元人民幣,“哈薩克村”被納入生態移民計劃。經過多方努力,艾比湖保護區生態移民安置工程就此拉開序幕。

  阿扎提一家和其他60戶人家將從艾比湖畔搬遷至阿拉山口市和博樂市,迎接他們的是抗震、保暖、防風的安置房。對搬遷后牧民的老房屋,官方將採取評估補償、立刻拆除的形式,讓該區域生態自然恢復。搬遷后,這些牧民的住房、就醫、就業、就學等方面將得到改善。

  阿扎提搬遷的時候頗為戀戀不舍,但他說“更希望看到以前的艾比湖,那時候(湖裡的)水滿滿的,各種鳥成群地飛,羊群走到哪裡都有草吃”。(完)

(責編:楊曦、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