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環保部詳解為何多地空氣質量“爆表”

2016年11月07日08:3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環保部詳解為何多地空氣質量“爆表”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污染天氣不僅襲擊了京津冀,還影響了東北地區,而后沿哈大線一路向南延伸,直達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共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裡,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爆表”。環保部專家組說,“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重污染來源,研究出下一步防控建議,環保部11月6日組織召開了會商會議。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研究員介紹說,11月2日~6日,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出現大范圍重污染過程。東北地區相繼有10個城市的AQI(空氣質量指數)達到最高值500,其中黑龍江哈爾濱市、綏化市和大慶市等3個城市AQI達到500的持續時長分別為14小時、23小時和24小時。

  哈爾濱市污染最為嚴重,11月4日,PM2.5日均值和小時值分別達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慶市PM2.5小時值也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5日,東北地區的污染范圍進一步擴大,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吉林市、七台河市、大連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等7個城市小時AQI為重度污染,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綏化市、長春市、鬆原市、鞍山市、營口市、遼陽市、本溪市、盤錦市、白城市、雙鴨山市、阜新市等13個城市小時AQI為嚴重污染,其中長春市、鬆原市、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白城市、遼陽市和營口市的小時AQI達到最高值500,鞍山市PM2.5小時值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5日夜間至6日上午,受東北地區污染傳輸影響,山東省煙台市、濰坊市、青島市、日照市、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相繼出現重度以上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此期間也經歷了一次重污染過程,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多個城市出現長時間重污染。4日下午,京津冀地區多個城市達到PM2.5濃度峰值。5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空氣污染程度逐漸緩解,6日北京及周邊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為良。

  “這麼大范圍同時發生重污染天氣,主要原因還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過大,這是內在原因,而不利的氣象條件是重要誘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介紹說,東北地區冬季發生的大范圍極重污染天氣過程,已經連續出現了4年。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范圍的污染過程,始於11月3日~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當地冬季燃煤採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是導致區域性大范圍重污染的“元凶”。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污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傳輸,經長春、沈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並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污染氣團的長距離傳輸,加上本地的燃煤、工業和機動車排放貢獻,是導致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多個城市出現重度甚至嚴重污染的原因,污染氣團傳輸對部分城市的PM2.5濃度影響程度可能高達30%~50%。

  對京津冀地區本次重污染過程的分析表明,有機組分和硝酸鹽仍是本次過程中PM2.5的主要組分,工業和機動車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採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對PM2.5的貢獻有所加大。

  11月2日起,環境保護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從督查情況來看,相關城市已加強應對,積極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如天津市各委辦局派出20余個督查組進行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督查,河北省唐山市採取燒結機停產、單雙號限行等強化措施。

  現場檢查發現,各地在應對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首先是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的問題。如哈爾濱市嚴重污染持續26個小時,AQI達到500持續14個小時,但按照哈爾濱市的預警分級標准,僅啟動了藍色預警。大慶市實際重度和嚴重污染持續37個小時,其中AQI達到500持續24個小時,應啟動紅色預警,但大慶市僅預測到1天重污染,實際啟動了橙色預警。內蒙古通遼市近兩天AQI指數持續達到500,在環境保護部及自治區環保廳督促下,才啟動藍色預警。

  其次,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大慶市對重點大氣排污企業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沒有強制性或約束性要求,重點排污企業也沒有按照預案要求制定配套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應急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吉林省本級及多個市州未按要求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偏高。三是企業排放問題仍較突出。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大型燃煤電廠沒有安裝脫硝設施的省份,省內各城市熱電聯產機組熱力管網覆蓋的地區仍存在大量燃煤小鍋爐。東北三省獨立的採暖燃煤鍋爐基本沒有安裝脫硝設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連脫硫設施都沒有安裝,超標問題突出。吉林省現場檢查的10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遼寧省沈陽市熱源廠在線監控數據顯示超標排放﹔山東聊城、江蘇徐州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情況較為普遍。

  針對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柴發合研究員提出,今后治理工作要著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針對性。

  他說,自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PM2.5濃度總體持續下降,重污染天數也明顯減少,但冬季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並不明顯。所以要提高冬季污染治理措施的針對性,特別要關注居民燃煤散燒、供暖設施起爐過程、秸稈露天焚燒等污染防控。

  據介紹,目前,環境保護部針對京津冀地區已經採取了三大措施: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重污染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和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特別是大規模用電和天然氣替代散煤),以確保北京及周邊城市不會出現極重污染“爆表”現象。但其他地區缺乏重大減排措施支撐,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若不提前採取更加有力的應急管控措施,仍有出現“爆表”的可能。

  此外,柴發合還建議,要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此次重污染過程從東北地區的哈爾濱開始,沿哈大線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傳輸,直至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裡。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現在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僅明確了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負責,但未規定其導致的區域性大氣污染責任。對這種情況要有法律條款,有問責的要求。同時,建立區域性的大氣環境管理機構,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厘清各地相互影響,切實落實責任,才能有效應對區域性重污染天氣。

  柴發合還建議,各地應盡快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保障公眾健康為根本目標,降低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門檻,提升預測預報能力,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針對性,做到應急措施的有效減排。如遇到極重污染天氣,要立即啟動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實將污染峰值削減下來。

  本報北京11月6日電

(責編:趙宇虹(實習生)、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