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千裡尋"臭水"隻為美麗中國 揭密環保督查背后故事【2】

人民網記者 余璐

2018年07月20日08:58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科學分析巧甄別 通宵達旦求真相】

由12名精英組成的第31督查組,有來自權威科研機構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專家,也有長期奮戰在環保系統、住建系統第一線的執法人員。

(督查組開會討論,部署工作。人民網記者余璐 攝)

“白天督查現場,晚上督查報告。”因為每天的督查情況必須在當晚8時前通過手機APP上報,技術專家們挑燈夜戰就成了常事。他們一方面需要耐心地與地方協調以給出令人心服口服的報告﹔一方面還得協助媒體報道出最真實的情況。“環保欠賬太多了,但隻要老百姓高興,難也得做!”技術組長宋桂杰說。

(時針指向凌晨1時,督查組仍在開會討論當天督查發現的問題。人民網記者余璐 攝)

嚴峻的形勢,讓督查組每天例會開到子夜是家常便飯。曹申平一直挂在嘴邊的是治理黑臭水體對提升群眾幸福感的重要性。“我們與黑臭水體打交道,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清香,如果地方政府能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能像重視建設高樓一樣重視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他笑言,“那麼,城市黑臭水體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督查組監測員在實驗室進行水樣分析。人民網記者余璐 攝)

督查工作時間緊張、任務繁重、工作強度較大,監測人員時常因為比對結果超出誤差而在現場與實驗室之間疲於奔命。督查組監測人員孫倉說,“本著當天採樣、當天分析、當天出報告的原則,早晨8點出門,往往晚上10點以后才拿到結果,還得趕回督查組交給上級。”

(督查組的午餐,包子是日常便飯。督查組供圖)

人是鐵,飯是鋼。行動中,食無定時,飽一餐餓一頓是常事,眾人奔波之余也隻能將包子作為日常便飯,聯絡員阿彥自嘲,這是“苦中作樂”。

(責編:余璐、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