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專題>>相關報道

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 建設人魚和諧新家園

2018年08月23日18:5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之源、中華水塔,諸多桂冠集於一身的青海,成為全球高海拔地區唯一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這是區域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分布的地區,但同時也是生態系統最為脆弱的地區和最原始的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關系到區域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

由於高寒、高海拔等青藏高原獨有的環境條件,在悠長的歲月中,青海形成了諸多獨特的適應高原特殊自然環境的水生生物物種,這些物種維系了高原水體生態,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和基因庫,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種保存、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意義。

青海境內河流縱橫、湖泊棋布,水體資源較為豐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積共有1970.42萬畝,全省分布的各類水生野生動物中,獸類1種、兩棲類分屬2目5科6屬10種、魚類分屬3目5科18屬51種。魚類主要以裂腹魚亞科和條鰍亞科為主,且多數種類為我國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種。其中屬國家二類保護水生生物有大鯢、水獺、川陝哲羅鲑3種,省內重點保護水生生物有青海湖裸鯉、齊口裂腹魚等14種。這些土著魚類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為我國重要的珍稀物種資源,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晶。

加強水生生物保護監測

從2004年起,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每年編制印發《青海省漁業環境狀況》公報,並持續開展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區,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可魯克湖等省內重要天然湖泊,湟水河、大通河、黑河、格爾木河、茶卡河等流域的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以及黃河流域重大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修建增殖站、建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補償措施。

目前,全省共設置監測點76個,水質監測項目17項,水生生物監測5項。同時還開展了沿黃流域網箱養殖水域狀況評估,重點對網箱養殖區域設置的24個點進行水域環境監測,通過監測,長江、黃河出省口水質達到Ⅱ類地表水水質標准,水質狀況良好。

增殖放流展開科學保護

目前,青海省已建立14處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包括長江流域4處,黃河流域7處,青海湖1處,黑河1處,柴達木水系1處,保護面積258.32萬公頃,保護珍稀瀕危土著魚類30余種。

2006年,青海省在瑪可河建成全國唯一的川陝哲羅鲑救護中心,開展川陝哲羅鲑、齊口裂腹魚等土著魚類的保護宣傳、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資源調查、主要索餌場人工投喂、珍稀水生物種人工繁育及增殖放流、瑪可河重口裂腹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以及省內外技術合作交流等工作。

2012年起,先后向瑪可河水域放流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魚苗40余萬尾。從2015年與綠色江河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合作,從全國各地引入志願者,分批分次開展宣傳保護等社會公益服務活動,救護中心已成為我省水生生物保護宣傳的重要窗口。

2007年,青海省在蘇隻和積石峽修建了黃河上游首座魚類增殖站。從2009年起,黃河珍稀土著魚類花斑裸鯉、黃河裸裂尻魚、極邊扁咽齒魚等人工繁育相繼獲得成功,並在池塘規模化育種方面取得突破。

每年全省通過舉辦黃河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大力開展黃河漁業資源保護宣傳工作,組織當地農牧干部職工、各族群眾和寺院僧侶等進行現場放流活動,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民眾生態環保意識。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開展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60余次,先后在黃河干流達日、久治、甘德、興海、貴德、河南段以及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蘇隻、積石峽、直崗拉卡等水庫放流花斑裸鯉等裂腹魚魚苗1300余萬尾。

從2011年,通過茜素絡合物浸泡的生物標記技術,開展了對黃河魚類增殖放流跟蹤監測與效果評價工作,監測表明黃河貴德至蘇隻段花斑裸鯉和黃河裸裂尻魚數量明顯增多,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且已形成一定的補充群體﹔

2015年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合作,在蘇隻、積石峽庫區開展黃河土著魚類放流效果監測評價,監測結果增殖放流成效顯著,對恢復黃河土著魚類資源產生積極作用﹔

2018年與中科院水生所合作開展增殖放流效果評估,選用金屬線碼和熒光標記方法,首次在拉西瓦水庫投放經過標記的花斑裸鯉苗種2.2萬尾,當年7月底進行了放流效果回捕實驗,共捕獲花斑裸鯉魚苗3800余尾,其中回捕標記苗種222尾,回捕效果良好。

為防止外來物種對土著物種的侵害,青海省農牧廳先后於2009年、2013年兩次下發了關於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民間放生活動的通告,加強對群眾隨意性放生的監管,引導和規范群眾環保放生、生態放生。

省農牧廳副廳長鞏愛岐介紹,今后重點保護工作方面,還將繼續開展人工馴養和增殖放流活動,加強對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監督管理,發揮群眾力量,形成良好保護氛圍。

利劍出擊重拳打擊違法行為

2017年根據農業部統一部署安排,青海省成功承辦了“亮劍2017”黃河上游漁政聯合執法及交叉督察活動,聯合四川、甘肅等四省區漁政執法部門,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行動,有效地打擊了省際交界、共管水域涉魚違法行為。

今年,青海省農牧廳按照農業部《“中國漁政亮劍2018”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方案》,與各州(市)農牧部門簽訂漁業資源保護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2018黃河、長江青海段以及青海湖流域漁政系列專項執法活動,對我省黃河、長江以及14個國家級特有魚類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禁漁。

近年來,青海省通過集中執法力量,採取聯合執法、交叉檢查督查等方式,嚴厲打擊重點水域涉魚違法行為。不僅建立了省際省內執法聯動、群防群治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有獎舉報制度,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漁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機制,有效解決了漁業執法中存在的執法難及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的問題,實現了從單純行政執法到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相結合,從漁政部門單打獨斗到農牧、工商、公安等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兩個轉變。

隨著漁業法律法規宣傳的深入人心和對涉魚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涉魚違法案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原來成百上千人大規模上湖捕撈湟魚的現象,到2017年隻有少量偷捕活動﹔從原來用機船大量捕撈,到現在用皮筏子在夜間偷捕﹔從原來查獲上百噸的魚貨,到目前查獲的魚貨隻有上千斤,漁政執法工作取得新的局面。

據統計,2000年-2017年全省辦理涉漁案件1680起,其中行政案件1506起,行政拘留205人﹔刑事案件70起,依法判刑79人。

近年來,青海省財政先后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裸鯉苗種培育車間和增殖實驗站,完善了基礎設施。通過多年的封湖育魚和增殖放流雙輪驅動,青海湖漁業資源得到了明顯恢復。2017年底,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復到8.12萬噸,是實施青海湖漁業資源保護初期的31倍,增殖放流對青海湖漁業資源的貢獻率為23%。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