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雲南大理陽溪村級河長楊金成

護得清溪入洱海(美麗中國·河湖長的一天⑤)

本報記者  李茂穎
2019年04月22日04: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清晨,一場雨后,碧空如洗,一道彩虹起於蒼山腳下。發源於蒼山蓮花峰和五台峰之間的陽溪,奔流而下。

  楊金成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灣橋鎮向陽溪村委會主任,陽溪穿村而過,楊金成是這條河的村級河長之一。這天是楊金成的巡河時間,一大早他就出了門。

  “任何一個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河流水質”

  早上8點,楊金成開始了巡河工作。巡河的起點,便是陽溪入村的地方。

  “老趙,今天入湖口怎麼樣?垃圾多嗎?”楊金成先給下游的趙習朱撥了電話,了解情況。“我們兩個一上一下,都是這條河的責任人,至少得看住了陽溪,不讓污水流進洱海。”楊金成說。

  走在熟悉的河段,楊金成步履輕盈。作為村級河長,他每三天要完整地巡河一次,“作為村民,我‘巡河’的次數可就數不清了,飯后散步都要來溜達一下。”

  走著走著,飄起了細雨。“這邊天氣變化無常,有次巡河突然遇上暴雨,回到家一身都濕透了。”楊金成說,“我們都是‘粗人’,也不在乎這些。”

  不過,“粗人”楊金成巡起河來,卻格外細心。

  “任何一個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河流水質。”走在巡河路上,楊金成隨手拾起岸邊的垃圾,放進自帶的垃圾袋裡。

  楊金成說,巡河不光是用腳巡、用眼看,還要琢磨很多事,“現在河岸邊垃圾箱太少了,我們正在考慮在河岸邊增設一些有設計感的垃圾箱,這些建議都報上去了”。

  “要想治好一條河,就不能光是自掃門前雪”

  順著陽溪往下,上午10點,楊金成走到了向陽溪村的生態種植區。河岸兩邊是大片平整的農田,這裡曾是他最擔憂的地方。

  “過去村民主要種大蒜,大蒜是高水高肥的農作物。”楊金成說,“現在通過土地流轉,建成生態種植基地,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實現流域內化肥、農藥的負增長,對減少河流污染很有好處”。

  “對岸就是中庄村。”楊金成介紹,陽溪全長10.34公裡,整個陽溪設有5個村級河長,都是由村委會主任擔任。河流流經的村庄多,明晰責任是關鍵,“這條河直接通往洱海,作為村級河長,我們會做好配合工作”。

  近年來,陽溪依法取締了養殖場2家、水洗砂廠7家,安裝了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12處。現在,29條洱海主要河道的入湖口都設立了水質考核監測點,同時還按照鎮、村行政區劃增設141個河道斷面水質監測點。“每個河長都簽了責任書”,楊金成說,“水質如果出了問題,根源到底在哪個轄區也清清楚楚,對於我們河長來說既明晰了責任,也減少了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

  陽溪流經的區域有大量農田,不久前,楊金成在巡河的過程中發現,有村民嫌生態種植見效慢,偷偷種植高肥農作物,這引起了他的警覺,加強了巡查力度。

  “要想治好一條河,就不能光是自掃門前雪。”他說。

  當了河長后,楊金成學會了用微信。“我們河長們有個微信群,會及時地通報巡河情況,分享照片。”楊金成說,工作時,幾個村級河長會相互通氣,協調工作。

  “讓每個人都懂得愛護洱海,工作才算是做成了”

  對土生土長的楊金成來說,陽溪不僅僅是一條河,也是緩緩流動著的鄉愁。

  “我們村就在洱海邊上,農田流轉、客棧整改,每項工作既關系河道治理,又關系村民切身利益,哪項工作的推開都不容易。”楊金成掰著指頭數了下,去年一年,連帶周末、各種假期,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周,連國慶節都是在入戶調研村民家截污設施情況中度過的。

  “我們村去年就完成了截污設施的全部建設,但還是會有些跑、冒、滴、漏和部分人傾倒垃圾的情況。”楊金成告訴記者,除了巡河,村級河長還有個責任,就是做好環保動員與宣傳的工作,“村民入戶宣傳的工作一定要做實做細,我是河長,但這不是我一個人、也不是我們一個村的河,讓每個人都懂得愛護洱海,這個工作才算是做成了”。

  陽溪的入湖處,現在已經建成了濕地公園,村裡的老人三三兩兩坐著晒太陽聊天,還有不少游客倚欄自拍。

  “洱海清,我們大理才會興,做好‘門前三包’,衛生保潔,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已經寫進了我們的村規民約。”向陽溪村民楊成寶說。現在,洱海的義務保護員也越來越多。

  巡河到尾聲,楊金成和趙習朱碰了個頭。同樣早早就來到洱海邊入湖口“上班”的趙習朱顯得很高興,“過去清理水草、垃圾,每天都有好幾噸,現在越來越少了,還有不少村民來幫我”。

  楊金成蹲在陽溪入湖口的出水處,看著一溪清水緩緩流出,“你看遠處的蒼山,再看這流出來的清水,洱海是世世代代守護我們的母親湖,要把它守好了”。

  本版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2日 12 版)
(責編:李楓、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