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政府做引導 改變靠村民 沙漁塘改廁記

本報記者  朱榮鵬
2019年11月20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邊陲小村,靜謐悠遠。路邊各式各樣的復式樓格外顯眼,這裡道路整潔干淨,悠閑自在的人們、清澈見底的海水,襯托出海濱村落的別樣風情。

  沙漁塘原名泗涏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社區,可是因“廁所革命”而“火”了一把:常住人口衛生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

  小小村落,之前可遇到了民生大難題。作為海濱漁村,村民依靠近海捕撈生存,若有內急,隻能在船上簡單處理后,排泄到海裡。若是在陸上,大小便隨便排在地裡的情況也很常見。曾經,小樹林裡的蚊蠅飛舞,人一經過,身上便沾染臭烘烘的氣味。所以,一聽到政府要搞“廁所革命”,家家戶戶都歡喜:有改廁補貼,鄉親們肯干!

  居委會和鎮政府向縣裡保証:把選擇權交給村民,不搞命令,不搞大包大攬!

  接下“軍令狀”,干部們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誰家的廁所還是瓦房?誰家的廁所還沒有修建三格化糞池?有這麼兩戶的情況讓人擔憂。

  村民李生斌,自幼母親患登革熱離世,父親出走,自己靠打閑工度日,溫飽都成問題。干部們向政府申請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政府下撥3萬多,再加上農村改廁補貼將近4萬,幫助他請來了施工隊。記者到他家時,房子還在施工,但牆壁、地板的大理石瓷磚鋪得整整齊齊,廁坑白得發亮。李生斌笑著說,“黨的政策好!”

  胃出血、沒有固定收入,低保戶陳用日屬於因病致貧的典型。家裡砌的廁所曾經倒塌,想請人重修,可苦於沒有閑錢。居委會將他列入了改廁目標,向他承諾:改廁“兜底”由政府報銷3500元。了解政策后,他請來施工公司,按照標准為自家廁所修了鵝卵石路、貼了瓷磚、裝了水箱、建了糞池。

  借助改廁的“東風”,大伙兒還提議:修建一個村用公廁。村民請來了施工隊,公廁革了舊命,換了新顏,牆面潔白如雪,還多了石凳石桌﹔除男女衛生間外,還有殘疾人士專用間。原來一經排查,沙漁塘殘疾戶有9戶,這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

  從亂拉亂排到普及水廁,依靠政策支持,村裡的廁所幾乎都跳過了旱廁階段,“跑步”跨入現代。

  目前,沙漁塘82戶常住戶,81戶已修建了標准衛生廁所,配備了三格密封糞池。糞水經發酵處理后,污水直接通過地下管道進入污水處理站。設施壞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糞污滿了有人掏,廁所干淨了,房子漂亮了,村民們紛紛向居委會建言獻策,發展海濱旅游。

  政府做引導,改廁靠村民。在沙漁塘,隨地解決大小便的習慣早已塵封於歷史。邁向好日子,沙漁塘村民正努力奮斗著……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0日 13 版)

(責編:杜燕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