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秘境:魚骨沙洲

![]() |
魚骨沙洲 |
冬天的閩南海島雖然寒風颯颯,卻艷陽高照,溫婉如春。我們前往一處據說是“私藏”已久,而今已成“網紅”的秘境游覽。
船頭犁開碧波,鷗鳥伴隨左右,不到半個鐘頭,漁家大叔便用挂機船將我們送到被稱為“碧海浮雕”的魚骨沙洲上。
這座沙洲南北長不足2000米,東西寬不過500米,名副其實的小。當地人說,別看魚骨沙洲以“小”而聞名,真正令人贊嘆的是其“活奇秀”。
踏上沙灘,鬆軟細膩的白沙伴著海浪的淺唱低吟,海水便悄無聲息地浸漫了雙腳,仿佛小時候母親輕輕撫摸小腳丫那樣清爽與愉悅。細端詳,這處離岸沙洲上,除了露出海面的一片白沙,別無他物。有人贊它如一頭游玩到此的鯨魚,還有更浪漫的,將其比喻為一位膚色潔白的少女,沐浴在海中央。
當地導游向我們介紹:“最好的時間段是剛剛退潮時,此刻的沙洲就是‘活’的,隨你展開想象。”
是的,那時你盡可以坐在船上,靜下心來,欣賞那剛浮現水面的沙洲。退去的潮汐“一泊沙來一泊去”,“沙沙沙”的聲音猶如曼妙的輕音樂。海水輕輕地撩撥沙洲表面,一道道波紋隨即呈現眼前,像是天作之美的五線譜。更令人贊嘆的是,隨著海浪的漲漲消消,那“鯨魚”的頭首先展露,接著身軀逐漸呈現。而后,“鯨魚”剪刀形狀的尾鰭與潮水“攪”在一起,不時“拍打”著水面。
潮聲漸遠,那余留在沙洲上的道道波紋,便成了“鯨魚”身上清晰的紋路。此時鳥瞰沙洲,就像一條大魚的骨頭架子,當地人將其形象化地命名為“魚骨沙洲”。當你停船靠了上去,踏上沙洲,那就是任由你描摹的詩與遠方。
漁家人口中“活的沙洲”,據說是因為魚骨沙洲會隨潮汐大小以及季風風向不同,而呈現多種形態,像鯨魚,如魚骨,似魟魚……
一位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當地流傳的故事。當年走馬溪海戰時,葡萄牙海盜被明朝官軍擊敗。有一名隨船隊而來的葡萄牙女子,在臨近金鳳灣的西嶼島附近海域失足落海,香消玉殞之后,其身軀飄飄悠悠,浮現沙洲。善良的漁民收葬了葡萄牙女郞。從此,沙洲便隨著潮漲潮落浮出海面,經由此處的商船、漁船,也就避免了誤入航道而擱淺。
一處自然饋贈的神奇沙洲,因一個傳說蒙上了神奇的面紗。到此游玩的游客紛紛贊道,沙洲雖“小眾”,且展露的時間很短,卻如小家碧玉般秀美,其若隱若現,猶如海市蜃樓般夢幻。
在沙洲上抬眼環顧,隻見碧海藍天相接,漁歌悠揚互答,岸上青山如黛。一群年輕的男男女女,看似有備而來,有的甩杆垂釣,有的耙文蛤,更有幾對新人,以蔚藍大海為背景,以時而抵近的鷗鳥為襯托,用相機將畫面定格成永恆。
當地老漁民說,來此沙洲,主要在於觀海、賞景、怡情,還可以垂釣海邊,品嘗海鮮。在藍天、白雲以及附近裊裊炊煙、青山茂林、清澈海水的映襯下,沙洲顯得更加嫵媚迷人,成群的白鷺、海鷗翔於天際,美得無與倫比。
海浪雕塑活奇秀,游客驚嘆踏浪來。這處私藏的“秘境”,宛若浮鯨戲游的魚骨沙洲在哪兒?它,就位於福建省東山縣陳城鎮歧下村金鳳灣南端——東海與南海交匯處、北回歸線附近。如果你到此一游,定會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