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中華秋沙鴨,春歸別江南

董玉清文/圖
2020年03月24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華秋沙鴨在漳河棲息越冬。

  3月,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也是江南百鳥春歸的季節。

  位於長江中游以東與漢江中下游西南之間的湖北省荊門漳河水域,棲息著一群200多隻“水上飛羽熊貓”中華秋沙鴨,它們是冰河時代“幸存者”,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去年秋天,這群“國寶”遷徙回到漳河安全越冬后,還有幸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今年初,荊楚大地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遠離城市人群、棲息在鄂中綠水青山之中的中華秋沙鴨,受到了荊門愛鳥護鳥人士的保護,已安全度過一個漫長而寂靜的嚴冬。在庚子年驚蟄之際,一聲春雷響起,漳河兩岸杜鵑花怒放,中華秋沙鴨迅即集結鳥隊蓄勢待發。雨過天晴,它們成群結隊飛上藍天,告別了越冬的漳河,告別了新春的江南,踏上了春歸向北遷徙的千裡路途。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珍稀鳥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級瀕危物種。在鳥族中,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后殘存下來的物種,為中華鳥類活化石。由於中華秋沙鴨在野外生息繁衍的地域受到局限,其數量十分稀少,全球不到2000隻。據資料記載,中華秋沙鴨每年春季遷徙回北方繁殖地育雛,秋天又成群結隊遷徙長江南北兩岸越冬。

  中華秋沙鴨是大自然中的瑰寶,也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哪裡生態環境好,它就在哪裡棲息安家。據筆者在野外觀察發現,每年秋天,先后有200多隻中華秋沙鴨按固定遷徙路線飛抵漳河流域棲息越冬,約佔全球越冬棲息數量的1/10。

  近兩年來,筆者深入漳河水域追蹤拍攝記錄中華秋沙鴨,發現它們喜歡聚群在水域寬闊的河中潛水覓食。如遇到有人為活動會由放哨的鴨子發出信號,鴨群會迅速從水面滑翔起飛,形成一條壯觀的直線。中華秋沙鴨飛行流線比一般野鴨飛起來好看。清晨和傍晚,中華秋沙鴨聚群或分成小群,在漳河流域的河汊游動潛水覓食﹔中午,會選擇陽光充足的沙灘或岩石晒太陽。晚上,會聚集在水中孤島上的蘆葦叢中休息,警惕性較高,會有專門放哨的哨鴨。

  為保護漳河棲息的中華秋沙鴨種群,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去年,荊門市愛鳥文化研究組織建立了“漳河中華秋沙鴨保護基地”,還聯合荊州、襄陽、宜昌和潛江等地市民間鳥類保護組織,成立了“中華秋沙鴨保護聯盟”,在中華秋沙鴨遷徙棲息漳河的時間裡,堅持巡湖護鳥,保護了棲息漳河的中華秋沙鴨不受到人為侵害。

(責編:朱傳戈、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