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生活用水減少浪費,機場雨水循環利用

節水有妙招 城市更美好

本報記者  田  泓  王雲娜  劉新吾
2020年05月14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住建部、水利部

核心閱讀

近年來,通過普及節水知識、推廣節水技術,我國城市節水狀況穩步提升。從2000年到2018年,全國城市節水量累計達414億立方米。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96個城市創建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5月10日到16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上海、長沙和重慶等地在城市節水措施上又有了新的探索。

2018年,我國城市節水量達到51億立方米,相當於當年城市供水總量的8.3%,節水量較2000年增長了44%。

 

今年5月10日到16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進一步普及節水知識、推廣節水技術、培養節水意識,各地展開廣泛宣傳。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生產中,很多人都在想方設法節約寶貴的水資源。

集蓄雨水,美觀又實用

在非常規水資源利用上,上海虹橋機場雨水綜合利用項目就實現了從防洪除澇到河道治理、節水降耗的多重效果。

虹橋機場是國內重要航空門戶之一,2019年航班量達到27萬余架次,屬國內大型繁忙機場。機場范圍內用水單位眾多,近年平均年用水量近500萬立方米。

多年前,虹橋機場曾受困於台風汛期積水。后來,機場建成兩片飛行區雨水調蓄水池,合計佔地13.12萬平方米,常規蓄容量約30萬立方米。設計初衷是為了緩解機場區域防汛排澇對周邊河網的瞬時壓力。近幾年,機場管理部門監測發現,雨水調節池的水質能基本保持在地表Ⅳ至Ⅴ類,具有作為非常規水資源的使用條件。

2017年,上海加強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常年黑臭的機場河被列入整治對象。虹橋機場利用飛行區南雨水調節池的雨水資源,於2018年建成配套引水系統,包括兩台引水泵和2.2公裡輸水管道。引水系統鑽過400米地下管涵,頂管穿越300米復雜建筑群,將調節水池的雨水輸送到河道最上游,形成水流循環,日均引水量可達到2600立方米,基本解決了河道水動力問題。調活了水體,機場河的整體水質和水面景觀有了極大改善,機場的防洪除澇能力也有所增強。

虹橋機場能源保障部水環境科科長何彬介紹,機場正在嘗試利用集蓄雨水澆灌綠化植物、沖洗馬路、清潔樓宇。在水功能需求較低的環節上,用雨水代替自來水,一年可節水2萬立方米。

近年來,上海在不斷鞏固節水型城市建設成果的同時,加快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2019年12月,上海市水務局和市發改委聯合印發《上海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成立上海市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穩步推進各條線節約用水。2019年,上海萬元GDP用水量2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5%。

節水惜水,居民方法多

老兩口過日子,每月用水量不到5噸,在湖南長沙市雨花區東塘街道東塘社區融科三萬英尺小區,黃秉堃和劉惠瓊是鄰裡眼中的節水模范。

如何做到不浪費生活中的每一滴水?走進兩位老人的日常生活,記者找到了答案:一水多用、重復利用。

劉惠瓊已79歲,但身子骨很硬朗,一日三餐仍是自己動手。淘米時,她會在一旁備好水盆,將淘米水倒入盆中。若是做菜使用了蒸鍋,鍋裡的水也囤起來。餐后,這些用過的水又能派上用場——洗碗。

“不是舍不得錢,而是舍不得水。”黃秉堃說,“水,哪怕一滴也不願浪費。”

同小區的胡菊華大姐也是位節水達人。在家中淋浴間,她特意放置一個型號較大的澡盆。在裡頭淋浴,水流進盆子,可以用來沖廁所。洗衣服時,她不過多使用洗衣液,避免不必要的反復沖洗,也減少了污水排放。

不僅居民有節水自覺,物業企業也在踐行節水職責。“我們定期檢查小區的用水設備,實時監測每一戶居民的用水情況,若發現用水量過多等異常現象,就及時聯系業主,排查是否有管道漏水等情況。”融科三萬英尺小區物業服務中心項目經理汪春說。

小區綠化面積大,從春天起,每隔一兩天就要澆一次水。綠化景觀用水,優先使用景觀池中積蓄的雨水。

“小區大大小小的池子多,蓄水量大。澆水時,用水泵從取水井裡把水抽上來就能澆灌周圍的草木。”小區保潔人員鄧艷說,“如果景觀池裡的水不夠用,才會打開自來水龍頭取水。”

根據《長沙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方案》,長沙開展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單位、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活動,鼓勵公眾參與節水型城市建設。就在上周,包括融科三萬英尺在內,長沙已有24個居民小區獲評“湖南省節水型居民小區”。

智慧灌溉,省水又省力

上百個噴頭不停旋轉,蒙蒙水霧均勻地洒向秧苗,在重慶銅梁區玉皇村成王果業果苗基地,智能噴灌系統正在忙碌。該果苗生產基地位於銅梁區西郊綠道鄉村振興示范片,年產優質果苗800多萬株,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果苗場之一。

前些年,基地採用人工澆水,整個基地灌溉一遍,需要40個工人花上5天時間。漫灌時水量浪費極大,至少流失四成。

“抗旱保苗是果苗培育成功的關鍵,旱情嚴重時段必須天天早晚澆水。”基地負責人陳貴虎指著面前綠油油的果苗說,2018年,他們投入200多萬元引進了智能噴灌系統。

系統由總控制櫃、電磁閥、太陽能電磁板和360度噴頭組成。蓄水池裡的水通過主水管流進細小管道,管道頂端的旋轉式噴頭把水噴向每塊土地。陳貴虎說,與之前相比,這種灌溉能節水四成以上。

不只是成王果業,在重慶,還有很多地方正在建設節水農業。日前,重慶市水利局和市發改委聯合印發《重慶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部署農業節水增效等五大重點行動,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計劃到2022年,重慶初步建立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98.82億立方米以內。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4日 14 版)

(責編:余璐、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