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推廣垃圾分類  培育文明習慣(新視角)

姜忠奇
2020年06月01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年來,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出台,垃圾分類進入“硬約束時代”﹔到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近日實施,垃圾分類由“倡導”變為“要求”﹔再到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循序推進,“給垃圾分分類”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一件必須為之的“關鍵小事”。實行垃圾分類,不僅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而且也是資源節約利用的應有之義,更是我們文明生活水平的直接體現。對此,社會已有普遍共識。但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垃圾分類落地效果始終不彰。盡管人們都知道其中道理,可許多居民還是“說歸說,做歸做”,有的責任主體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垃圾分類“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卻是輕飄飄”。凡此種種,都要求我們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重在調動各方參與。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單位、企業等發揮統籌引領作用,也需要居委會、志願者、行業機構等密切配合和主動參與。揆諸現實,不少地方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時採取多方協作機制,取得良好效果。在北京興壽鎮,民間志願者與鎮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創制並實施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探索出多元主體共治共享的“興壽模式”﹔在廈門前埔南社區,督導員、志願者等在第三方公司協助下,多方宣傳聯動、入戶動員,完成垃圾分類動員精細化管理。事實証明,各利益相關方深度協同,形成治理合力,垃圾分類工作就能真正推廣開來、有效落實。

  形成制度約束。徒法不足以自行,必要的懲治同樣是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一環。如今,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繼通過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由呼吁引導變為強制性執行﹔一些基層單位也將垃圾分類作為考評重要依據之一,不斷強化激勵和督促作用。這些外在約束的設置,既給垃圾分類工作劃出了一道“硬杠杠”,也在構建過程中實現了推廣垃圾分類理念並逐步形成共識的目的。內在有共識、外在有約束,垃圾分類工作就能打破“理念認同,行動滯后”的怪圈。

  關鍵在促進文明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場對全民生活理念進行重塑的“習慣革命”,垃圾分類難就難在將人們一時興起的“新鮮勁”“興奮勁”內化為持久的生活習慣。要讓垃圾分類工作在動員后順暢“跑”起來,形成真正的“長效機制”,必須完成從觀念認同到行動落實、從立法規范到習慣養成之間的跨越。完成這一跨越,既需要宣傳入腦入心、管理扎實到位,更離不開久久為功、持之以恆的長期努力。隻有每個人在知識和理念上除舊布新,在日拱一卒的自律中主動培育文明習慣,垃圾分類政策才能真正扎下根、管長遠。

  垃圾分類是好事,也是難事。推動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轉變為日常生活習慣,未來還有很多現實難題需要攻克,這也是對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

(責編:李昉、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