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安吉唱好“生態轉化曲”

本報記者  葉  子
2020年06月1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去安吉,一路心情暢快。

  時為孟夏,青山疊翠、溪水潺潺。遠看竹林蒼翠、茶園如畫,近處屋舍掩映,蓮葉田田,正是江南風光宜人的六月天。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浙江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安吉考察調研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這些年來,安吉圍繞轉化做文章,奏響了綠色變奏曲。記者走訪發現,安吉村村有山水、處處是風景,真是一個“安且吉兮”的美麗鄉村。

  

  “總書記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為我們指點迷津”

  漫步余村,綠道上空氣清新、清風拂面,百畝花海中小荷初立、蜂飛蝶舞。操著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口音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挽起褲腿峽谷漂流,或靜賞美景山間品茗,好不愜意。

  余村村委會主任俞小平看著這景象,頗有些感慨。

  他是在余村的礦山下長大的。小時候孩子們在竹林玩耍,隻要聽到礦上的哨聲撒腿就跑,跑回家躲著。因為哨聲是開炮的信號,炸山採石會有碎石頭飛出,一旦跑慢了被擊中,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山上的毛竹跑不動,被飛石砸得站都站不住,趴下一大片。

  “余村三面環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頭有3個水泥廠,山裡有3個礦,石灰窯24小時不間斷地燒,又用殘渣下腳料制成炭化磚出售。”俞小平說。

  為什麼那時的余村走上了開山採礦的道路?主要還是窮。

  余村因境內天目山余脈余嶺而得名,村域面積4.8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580畝,人均隻有0.55畝。上世紀七八十年代100斤毛竹才賣6塊錢,青黃不接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

  靠山吃山,為了解決生計問題,1976年,余村第一座礦投入運營,此后不斷擴大規模。這是余村發展工業掘到的“第一桶金”,終於有錢換糧食吃了!

  畢業后俞小平在村水泥廠當會計,他記得,那時候余村人挺有面兒。“我們村裡有澡堂,有車隊,村集體收入一年好幾百萬元,日子非常好過。”

  不止在余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一條工業強縣之路,造紙、化工、建材、印染等企業相繼崛起,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安吉一舉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口袋是鼓起來了,空氣、水、土壤卻都破壞了,隻剩下光禿禿的山、白茫茫的灰、黑乎乎的煙和臟兮兮的水。1998年,國務院發出黃牌警告,安吉被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安吉人意識到:粗放發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須換個出路。

  安吉啟動對112家污染企業的綜合治理,強制關閉22家嚴重污染企業,200余處礦山復綠,連縣裡第一納稅大戶的造紙廠都關停了。安吉還嚴把招商引資關,有的項目,即使投資巨大、稅收可觀,隻要環保沒達標,統統不上馬。2001年,安吉縣人大通過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

  在那個年代,生態立縣這條路,說起來好聽,走起來卻並不輕鬆。

  水泥廠和礦區關停,幾乎斷了余村的財路,很多村民一下子失業了,村集體年收入減少到21萬元。有人剛換了新拖拉機,正准備大干一番,被澆了個透心涼。

  大家心裡嘀咕:說是不賣石頭賣風景,生態旅游到底怎麼搞,能不能搞起來,誰也沒有底。

  正當人們痛苦猶疑時,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浙江安吉考察,時任村支書鮑新民匯報了余村關停污染企業、綠色發展轉型的情況。習近平肯定了余村的做法,他說,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是高明之舉。熊掌和魚不可兼得的時候,要知道放棄,一定不要再去迷戀過去那種發展模式,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聽完這席話,安吉人感到撥雲見日。

  “總書記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為我們指點迷津,高瞻遠矚。”俞小平說,大家逐漸認識到,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會更加明顯,一些人可能更喜歡住在農村或郊區。安吉的2小時交通圈能覆蓋長三角重要城市,到那時候,安吉更是一塊寶地。

  “就一個朴素的想法:花十年時間,把安吉搞干淨!”

  在安吉,守著家門口賣風景的可不止余村一個。

  看著自家從一個“臟亂差”的村庄變成城裡人都來打卡的網紅景點,安吉靈峰街道大竹園村村民馬和平心裡樂滋滋。“以前窮,種地辛苦,風吹日晒,現在還是種地,菜園變花園,村民變股民,效益不一樣了,心情當然不一樣了。”

  走進大竹園村,龍王溪從南部高山順流而下,又經溝渠淌到家家戶戶門口。青山抱村落,綠水繞田園。山為骨,水為脈,浙北新民居的粉牆黛瓦與果蔬田園裡的綠意盎然相映成趣。

  在村導覽圖前,村主任俞亞琴忙拉著記者介紹。“以前老話,我們是‘房屋散亂搭,道路擰麻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現在不一樣了,統一規劃作指引,具體項目為抓手,鄉村一天比一天美。”

  俞亞琴口中的“統一規劃”“具體項目”所言非虛。安吉的生態立縣戰略是全縣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縣級層面,安吉很早就劃定了明確的功能分區:全縣鄉鎮(街道)分為ABC三類,A類重點發展工業經濟,B類隻發展休閑經濟,C類兩者兼顧。與此相適應,鄉鎮考核制度實施差異化。全縣有6個鄉鎮,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經濟發展方面的指標,不納入考核。

  2003年,借著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安吉實施了“雙十村示范、雙百村整治”工程,改廁、改路、改水、改房、改線和環境美化在農村整體推進。2008年,安吉又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計劃,請來浙江大學的師生,花了兩個月時間跑遍安吉187個村,拿出了一份“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設計方案。各村為了評上美麗鄉村精品村,誰也不甘落后,紛紛花心思、下功夫把村子打扮美麗。

  在大竹園村,村民們流轉了1800畝土地打造出一片“蔬香大地”。這裡土壤含鋅量高,可產出富鋅米,而3年蔬菜1年水稻的水旱輪作,又保証了土壤肥力不下降,四時皆有景致。

  2014年,安吉進一步實施“山青水淨”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潔河、淨水、綠坡、青山、清潔生產、城鄉治污、城市暢通的連線成片工程,確保山青水淨、氣潔、土沃、景美。

  俞亞琴說,村子想美起來,首先便是向垃圾和污染開戰!

  “以前,各家把垃圾掃到門外就不管了,風一吹,垃圾滿天飛,更別提還有偷倒建筑垃圾的,村子哪能迎人進來!”俞亞琴說。

  剛開始,抱怨也不少:“怎麼扔個垃圾都要管!”這些年來,從垃圾打包入桶到垃圾分類再到垃圾不落地,村民逐漸形成了按時扔垃圾、分類扔垃圾的習慣,村裡的廚余垃圾處理裝置還能就地進行堆肥等資源化利用。

  安吉縣委副書記趙德清說:“我們搞‘美麗鄉村’建設,其實當時就一個朴素的想法:花十年時間,把安吉搞干淨!”

  十年過去,成果斐然。摘下首個“國家生態縣”桂冠后,2012年,安吉獲得“聯合國人居獎”,2018年又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經濟結構合理、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優美。”這是國家環保部門對安吉的評價。

  “就像別人說的,我們大竹園村是烏鴉變鳳凰咯!”俞亞琴笑著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鍵在於轉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麼,在具體實踐中,綠水青山怎麼轉變為金山銀山?

  安吉遞鋪街道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說,以前魯家村是典型的“四沒有”:沒有名人故居、沒有古村落、沒有名勝古跡、沒有產業,村裡九成土地是低丘緩坡。但是換個思路,這也是魯家村發展家庭農場的優勢。

  2014年初,魯家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出爐:6個核心農場居於中心村,其余12個農場分布四周,分別以蔬菜、果園、藥材、茶葉等產業為主,一列“阿魯阿家”號鄉村小火車將村居和農場串聯起來,整個村子構成一個大景區。

  村裡有勞力、有土地、有風景,卻很少有人懂經營。想法挺好,錢從哪來?

  朱仁斌知道,財政資金要撬動工商資本,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於是,他隨身帶魯家村規劃圖,見著合適的人就談招商引資,一度被人笑稱為“PPT書記”。朱仁斌發展鄉賢回村創業,又引來旅游公司入股,形成“公司+村+農場”的共同致富模式,就業崗位優先向村民開放。就這樣,資源作為資本,村民變成股民,田園成了景區。

  特色景區有了,游客紛至沓來。來魯家村,先坐上小火車繞村一周,再去各有特色的農場休閑娛樂,城裡人在這裡找到了“詩和遠方”。外人都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2018年3月,魯家村首次召開股民代表大會,村集體股份由每股價值375元漲到1.98萬元。村民聽了,人人喜笑顏開。

  安吉的蝶變,生動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電影《臥虎藏龍》中一段唯美的竹林打斗讓安吉的竹海聞名世界,而安吉人將山上的毛竹變成能吃、能喝、能玩、能樂、能穿、能居的綠色產品。2019年,安吉竹產業經濟產值達到228.4億元。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也被玩出新花樣。抹茶餅干、白茶月餅成了熱門伴手禮,隱於茶山之中的“帳篷客”精品民宿得提前兩個月預約。

  總投資170億元的“上影安吉影視產業園·新奇世界文化旅游區”、亞洲最大的安吉歡樂風暴樂園、安吉(龍山)生態影視基地、投資100億元的格力智能制造產業園等,紛紛落戶安吉……縣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不無驕傲地說:“安吉現在不是招商是選商,要選擇符合我們生態發展理念的優質產業。”

  在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看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鍵在於轉化。安吉利用生態優勢,闖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曾經的“PPT書記”朱仁斌現在有了新的PPT,專門介紹魯家村的發展之路,講生態美化,也講鄉村振興。他說:“來學習的人一波接一波,都想知道安吉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密碼,我們現在要輸出安吉模式了。”

  

  圖片說明:

  圖①:游客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留影。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圖②:游客在安吉縣魯家村乘坐小火車游覽。

  新華社記者  譚  進攝  

  圖③:2019年11月3日,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游客在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合影留念。

  夏鵬飛攝(人民圖片) 

  圖④: 2019年8月27日,在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工人正在檢查水果黃瓜種植的生長情況。

  夏鵬飛攝(人民圖片) 

  圖⑤:2020年3月24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工人把剛採摘下來的青葉進行攤青。

  夏鵬飛攝(人民圖片)

(責編:李昉、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