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大江東︱長三角示范區迎新策,一體化縱深破題

巨雲鵬
2020年07月05日07:47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小字號

大江東.jpg

很多人注目長三角這個示范區。跨省域的一體化能否破題,這裡或是“題眼”。

“一體化示范區的初心是生態綠色和一體化,使命是率先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率先探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7月3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主任、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在兩省一市《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稱“支持政策”)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了示范區的使命——既不破行政隸屬、又要打通行政邊界前提下,探索出一條區域協同發展的“中國方案”。

回溯半個月前,6月18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以下稱“示范區總規”)草案披露,在滬蘇浙三地自然資源部門網站上公示,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看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明顯提速。

細看《支持政策》,圍繞改革賦權、財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組織保障8個方面,出台了22條具體政策措施,惹眼的就有兩省一市共同出資設立一體化示范區先行啟動區財政專項資金,3年累計不少於100億元。

真金白銀,看出三地對這個示范區的重視。

《支持政策》發布現場。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用創新經濟破解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間的矛盾

在示范區總規草案中,一些數字十分引人關注。

示范區2413平方公裡總面積中,建設用地總規模規劃為758.8平方公裡,佔比控制在32%,藍綠空間佔比控制在68%。

“這個藍綠空間比與雄安新區的藍綠比相當,充分體現了示范區‘綠色’為底色的本源要求”,參與編制總規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劉迪說。

示范區還要塑造江南韻、小鎮味和現代風共鳴的生活場景,形成與水鄉古鎮風貌相協調的“小尺度、低高度、中密度”空間感覺。

示范區“水鄉客廳”示意圖

示范區總規草案立足城鎮村的整體形態控制,建立基准高度管控體系,提出不同類型單元的高度:先行啟動區內特色小鎮的新建建筑,整體高度宜控制在 30 米以內﹔美麗村庄新建建筑,整體高度宜控制在10米以內﹔活力城區的宜控制在 50 米以內。

但與此同時,示范區總規草案沒有忘了發展,區內單位建設用地GDP要不低於15億元每平方公裡——這個目標,是目前青浦、吳江、嘉善兩區一縣單位建設用地GDP每平方公裡4.8億的三倍還多。

如此多的限制,靠什麼來實現示范區發展大目標?

“搞大保護,一個地方變成自然保護區,鳥留下,人遷出來﹔大開發,就更不要說了,在長三角,一個開發區可能幾年就建成,一個新城也用不了十來年,這兩個方面我們的經驗都很豐富”,馬春雷很坦誠,“實事求是說,怎麼把生態綠色的保護和開發建設的發展有機結合,我們破題的辦法還不多,示范區就是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按照示范區總規,突破的抓手在創新經濟。

示范區要以低環境影響、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新能力為指向,提升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要素的能力,著重彌補先進制造業薄弱環節,優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增強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發揮示范區區位優勢和文旅資源稟賦,同時抓住服務經濟發展機遇、提升現代服務業支撐水平,培育新經濟、新業態。

青浦區金澤鎮的華為研發中心、吳江的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善的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都在講述創新經濟的新故事。

按照設想,至2035年,示范區內產業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會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龍頭企業、創新品牌。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5%,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制造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不低於60%,數字經濟增加值佔 GDP 比重達 80% 以上,行業能效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這場景,令人興奮。

多部門協商支持,破解跨區域政策制定難點

不同行政區域之間合作難,究竟難在哪?《支持政策》的出台過程或可見一斑。

在程序上,政策制定涉及的行政區劃有“三級八方”,40多個相關部門主體,文件起草中,溝通層級多、協調難度大,兩區一縣在資金池、指標庫、審批權方面有共性需求,也有差異化的訴求,起草文本的過程極富挑戰。

示范區總規草案設想

“政策形成正式文本之后,提交兩省一市正式征求意見,居然又收到了57條,作了那麼多次的政策規劃,這是我從來沒經歷過的”,馬春雷說,以往制定政策,到正式征求意見時,一般鮮有反饋。《支持政策》都基本成型了,收到不同意見數量甚至超過政策本身數量的兩倍,“這就要求執委會起草班子要有全面考量,求同存異,盡可能尋得最大公約數。”

政策出台難,也難在內容。

示范區要打破行政區經濟的束縛,就要打通阻礙要素流動看不見的壁壘,形成統一高效的市場體系,通過政策一體化減少內耗性競爭,提升協同性和緊密度。《支持政策》涉及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服務創新的內容一共13條,接近三分之二,每一條的落實,都需要三地相關職能部門在實踐中的保障。

其中推進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互認的政策明確,在兩省一市已按國家規定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在示范區內跨域從事與原專技職務相同或相近工作的,無需復核或換發職稱証書。對已按國家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証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証書的人員在示范區內就業的,不必再對技能水平重新評價。

示范區執委會認為,“由此實行人才一體化舉措,能消除阻礙跨區域流動的條條框框,降低阻力因素和流動成本”,這離不開兩省一市人社部門的支持。

而在探索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和激勵機制上,針對目標清晰的示范區內企業共性技術需求,探索“揭榜制”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機制,支持區內企業申報三省一市科技攻關項目,推動項目驅動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科技類社會組織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這需要兩省一市科技、民政部門來保障。

好在,職能部門也很積極。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說,上海市科委將在示范區內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機制的先行先試,推動示范區內企業跨區域、便利化使用長三角全域的相關科技服務,探索建立財政資金跨區域結算機制。同時,已嘗試建立了和示范區三地科技部門聯合攻關機制,聚焦生態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聯合支持示范區內企業釋放創新需求、開展新技術攻關與應用,為后續一市三省全域協同攻關機制設計開辟“試驗田”。

兩省一市共同為示范區掃除障礙

示范區內的水鄉古鎮。  巨雲鵬攝

這次的《支持政策》,賦予一體化示范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和必要的管理權限。

黨的十八大以來決策層明確的全面深化改革舉措,可以在地方試點的,支持一體化示范區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兩省一市的改革創新試點示范成果,均可在一體化示范區推廣分享。根據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的具體授權,明確示范區執委會享有省級項目管理權限,負責先行啟動區內除國家另有規定以外的跨區域投資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管理,以及聯合兩區一縣政府行使先行啟動區控詳規的審批權。

“這有利於提高跨域項目審批效率、加強先行啟動區規劃的統籌,有利於探索和示范跨域項目的管理新模式。”示范區執委會如此解讀。

除了為執委會賦權,兩省一市也為示范區發展破除瓶頸、掃除障礙煞費苦心。

加快示范區特別是先行啟動區建設,迅速彰顯集聚度和顯示度,首先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土地要素制約問題。按照總規草案,兩區一縣建設用地規模已接近或突破“天花板”。為此,《支持政策》建立建設用地指標統籌管理機制,明確示范區建設項目用地指標由兩省一市優先保障,涉及區域規劃的軌道、高速公路、國道、航道、通用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指標,由省(市)以上統籌安排。

同時,按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原則,由兩省一市建立建設用地指標周轉機制,周轉期最長不超過5年,以保障示范區重大項目實施。往常,這個年限通常是3年。

“對示范區來說,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是抓好落實,這非常有挑戰性。”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陳建忠說,這和省域內的政策落實完全不同,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更需要智慧。通過進展通報、溝通協調等機制,細化政策,不斷檢驗政策的時效性,強化協作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其成果集成機制,通過政策的落實為全國其他的一體化示范區政策落實貢獻經驗。”陳建忠說。

(責編:余璐、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