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垃圾處理,多國都有妙招

2020年07月14日11:01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
小字號

垃圾分類回收是一項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一座城市完善精細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很多國家都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細致的垃圾分類標准,以此為依據採取配套回收措施。設置地下垃圾處理中轉站、不同種類垃圾分時回收、玻璃瓶按顏色投放……這些垃圾處理的“妙招”不僅增加了垃圾處理效率,也提升了垃圾循環利用率,推進可持續發展。

 

斯洛文尼亞:每個垃圾箱都連著地下回收站

IMG_9488(20200713-230050).JPG

盧布爾雅那市民正在將垃圾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箱裡。韓碩攝

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是歐洲第一個宣布實現垃圾“零廢棄”標准的首都。該市2002年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對紙類、玻璃、塑料和其他包裝材料分門別類進行回收。

在干淨整潔的市中心街道上,分門別類的垃圾箱無法隨意打開。居民丟棄垃圾,需要使用專門的電子智能卡開啟箱蓋。垃圾箱的運行由箱體上安裝的太陽能板賦能。

IMG_9489(20200713-230054).JPG

盧布爾雅那市民將廢紙箱投放到紙類垃圾回收箱中。韓碩攝

每個垃圾箱都與地下垃圾回收站直接連接。這些回收站有效利用了城市的地下公共空間,扮演著“小型垃圾中轉站”的角色。由於垃圾在丟棄時已完成了分類,工作人員隻需定期前往地下回收站進行回收,簡化了垃圾分類流程。目前,盧布爾雅那有67個這樣的地下回收站,每個回收站的間隔僅有150米。

IMG_9490(20200713-230058).JPG

盧布爾雅那街景。韓碩攝

2015年,盧布爾雅那設立了垃圾管理中心。該中心每年處理超過17萬噸垃圾,其中98%被轉化為堆肥或燃料,作為城市替代能源使用,或用於公園、綠地等城市綠色空間的維護。

 

日本:每個礦泉水瓶分屬三類垃圾

IMG_9491.PNG

2019年日本大阪G20峰會期間,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會場新聞中心閱讀垃圾分類指南。新華社發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幾乎達到了“極致”標准。即使是一個礦泉水瓶,瓶蓋、瓶體、包裝膜分屬三類垃圾,必須分別丟棄。對不按正確時間、地點和分類進行垃圾投放的行為,根據日本《廢棄物處理法》,亂丟棄行為最多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5.1日元)。

IMG_9492(20200713-230109).JPG

在東京一棟住宅樓前,整齊擺放著已經分好類的可回收垃圾。劉軍國攝

對於舊家電和家具等大件物品,居民必須先給自己所在地區政府的相關處理中心打電話,確認回收日期和處理費用。然后,居民到地區政府指定的營業點購買相應額度的垃圾處理券,並在處理券上寫明相關信息。最后,才能在指定日期丟棄貼上處理券的大型垃圾。

IMG_9493(20200713-230117).JPG

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一處垃圾投放點附近樹立了指示牌,標明了各類垃圾的回收時間。新華社發

就生活而言,過於“極致”的垃圾分類回收也會有些許不便。現在,在不少新建公寓裡,廚房洗菜池的下水道配置了粉碎機,瓜果皮、蔬菜葉可直接扔進洗菜池,經下水道粉碎后排放。此舉為很多夏天苦於廚余垃圾處理的人們提供了便利。

 

比利時:整包垃圾直接用於土壤堆肥

IMG_9494(20200713-230121).JPG

布魯塞爾收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車。車輛上的宣傳畫標明使用過的口罩、手套是不可回收垃圾。牛瑞飛攝

在布魯塞爾,每個家庭都常備紅、黃、藍、綠、白等幾種顏色的垃圾袋。黃色袋子用來裝書報、紙質包裝等垃圾﹔藍色袋子裝塑料瓶、金屬包裝罐和飲料盒﹔綠色袋子裝枯枝、落葉等園林垃圾﹔白色袋子可用來裝廚余垃圾和不可回收物。

紅色袋子是布魯塞爾市在2017年推出的“新種類”,專門用於裝廚余垃圾。紅色垃圾袋本身由可降解塑料制成,整包垃圾可直接用於土壤堆肥,減少了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也實現了垃圾的再利用。

IMG_9495(20200713-230125).JPG

布魯塞爾社區垃圾站的紡織物收集箱,可回收衣服、玩具、床上用品以及書包等。相關物品由專門的慈善機構進行回收及消毒,之后捐贈給需要的人。牛瑞飛攝

布魯塞爾各社區都設有統一的各類回收箱。家用玻璃瓶分為透明和有色兩類,在玻璃瓶回收箱裡分別丟棄﹔炸制食品剩余的油需要放在塑料瓶中,丟到油污收集箱﹔舊衣服和玩具等整理后,放入舊衣回收箱。在超市還設有電池回收箱和濾水芯回收箱等。不同垃圾收集的時間和頻次由各地市政廳決定。

IMG_9496(20200713-230130).JPG

布魯塞爾社區垃圾站的玻璃瓶回收裝置。左邊的回收透明玻璃,右邊的回收有色垃圾。牛瑞飛攝

如果發現有人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回收人員會在垃圾袋上貼拒收標志作為警告,讓居民重新進行分類。如不改正,根據垃圾的體積、是否多次違反規定等因素,居民將面臨60—600歐元(1歐元約合8元人民幣)不等的罰款。

 

奧地利:市政局編寫80頁厚的分類指南

IMG_9497(20200713-230133).JPG

一名維也納居民正在公寓外的瓶類垃圾回收點丟棄垃圾。新華社發

維也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制度,最初隻分為玻璃、紙張和塑料三大類。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維也納的垃圾分類管理系統不斷精細化,城市垃圾全部就地消化。

維也納市政48局主要負責垃圾處理。為讓市民了解復雜的垃圾分類系統、正確丟棄垃圾,該局編寫了一本80頁指南,成為每一名維也納居民的生活必讀。

    這本指南的詳細程度超出想象。指南列出了一個清單,收錄了超過420個詞條,清晰地介紹了每種垃圾的“歸宿”。

IMG_9498(20200713-230137).JPG

圖為一名維也納居民家的分類垃圾桶。奧地利人會根據垃圾點的分類,在家中設置不同垃圾桶分別收納垃圾,方便在垃圾點分類丟棄。新華社發

在維也納,垃圾桶分為6個顏色,紅色的丟棄廢紙,黃色的丟棄塑料和金屬垃圾,棕色的用來投放有機垃圾,白色的裝透明玻璃瓶,有色玻璃瓶扔到綠色垃圾桶中,其他垃圾則扔到橙色垃圾桶中。

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維也納市每年回收約2.5萬噸廢玻璃、1.5萬噸廢金屬、5500噸廢塑料、10萬噸有機垃圾等。利用回收的有機垃圾,維也納市可每年生產4萬—5萬噸A+級高質量有機肥,大都用於城市有機農業。

(本文由人民日報記者韓碩、劉軍國、牛瑞飛、李強採寫,責編:孟祥麟、李欣怡、鄭瑜涵)

 

零時差.webp.jpg


 

 

(責編:連品潔、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