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福建  奮力打造“武夷山樣本”  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2020年08月28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福建省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66.80%,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生態文明指數全國領先,植被生態質量全國第一,建設國家公園具有獨特優勢。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福建省武夷山被確定為我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為扎實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福建省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圍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突出改革創新,確保按期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吹響了建設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號角。

在武夷山組建國家公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999年,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23處、中國第4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雙遺產的保護地。武夷山國家公園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在世界雙遺產地建立的國家公園。

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價值高。武夷山擁有210.7平方公裡未受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目前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植被類型。海拔2160.8米的黃崗山,是我國東南大陸最高峰,素有“華東屋脊”美譽。

物種資源豐富多樣。武夷山物種豐富度居世界大陸區系前列,共記錄野生高等植物2799種,佔福建省高等植物的52.22%﹔野生脊椎動物558種,佔福建省野生脊椎動物的33.27%。被譽為“鳥的天堂”:鳥類種數達302種,佔全國鳥類種數近1/4﹔“蛇的王國”:蛇類種數達58種,佔全國蛇類種數27.75%﹔“昆虫的世界”:昆虫種類達6849種,全世界昆虫總共34個目,這裡有31個,有“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和“天然植物園”之稱。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擁有綿延數千年歷史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存,被譽為“閩邦鄒魯”﹔保存有堪稱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是聞名中外“朱子文化”的搖籃和世界紅茶及烏龍茶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的“茶文化藝術之鄉”,開創了“萬裡茶道”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傳奇。

丹霞地貌獨樹一幟。武夷山奇秀甲東南,萬古奔流的九曲溪將36奇峰、99岩連為一體,形成“碧水丹山”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觀,是我國同類地貌中山體靈秀、類型多樣、景觀集中、山水結合好、視域景觀佳的自然景觀區之一,在中國名山中享有獨特地位。    

打造國家公園建設的“武夷山樣本”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涉及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市、建陽區、光澤縣和邵武市4個縣(市、區),區內居住人口3000多人,匯集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九曲溪光倒刺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不同的保護地類型,總面積1001.41平方公裡。

福建省委、省政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保護自然、服務人民、永續發展為目標,把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全力推進,體制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在我國南方集體林區建立國家公園探索了路子,打造了國家公園建設的“武夷山樣本”。

體制:管理統一高效。福建省委、省政府整合福建省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武夷山景區管委會有關職責,組建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實現了機構整合和統一管理。在試點區涉及的6個主要鄉(鎮)分別設立國家公園管理站,站長由所在鄉(鎮)長兼任,形成“管理局—管理站”兩級管理體系。同時,創新協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局、屬地政府、省直有關部門的職能,並視情況召開協調會、辦公會、推進會等,推進試點工作落實。建立跨省聯保機制,福建、江西兩省林業局成立聯合保護委員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體系:法規制度完備。出台“一條例一辦法一規劃”,即頒布《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印發《武夷山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編制《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2017—2025年)》,並制定國家公園管理、生態監測等12個規范標准和資源保護、旅游管理等11項管理制度,依法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模式:生態保護從嚴。依據生態系統功能、保護目標和利用價值,將試點區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2個管控區,特別保護區、嚴格控制區、生態修復區和傳統利用區4個功能區,並明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界線,實行差別化管理。按照森林覆蓋率等11個指標對生態保護成效進行考核評估。對鄉村規劃區內“兩違”整治、茶山整治實行聯動執法。完善生態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主體責任。目前國家公園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強,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6.72%。

機制:保護與發展共贏。對試點區內生態公益林進行補償,對天然喬木商品林給予停伐補助,對9242畝集體人工商品林參照天然林停伐補助標准予以補償,對1.13萬畝毛竹林實行經營管控並給予一定補償,對主景區7.76萬畝集體山林所有者實行補償,收儲重點區位商品林2249畝,引導村民建成茶—林、茶—草混交生態茶園示范基地2700余畝。引導村民發展生態茶產業、生態旅游業、富民竹業和林下經濟。2019年,試點區內農民人均收入2.4萬元,比試點前增長26%。同時,投資4450萬元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每年投入垃圾處理補助資金125萬元。出台生態移民安置辦法,實現武夷山市興田鎮南源嶺舊村70戶和光澤縣寨裡鎮大洲村11戶順利搬遷。

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制發一封信、一本書、一畫冊、一部片,建立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發布形象LOGO、宣傳語,規范設置公益宣傳標識標牌,塑造國家公園形象。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及各類新媒體,全方位宣傳國家公園政策和理念。依托宣教館、朱熹園等宣教陣地,廣泛開展宣教活動,每年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生等達1.5萬人次。被確定為試點以來,組織開展野外科考、生物多樣性保護志願服務7批97人次。

福建省將不斷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以走在前列的政治站位和擔當,著力把武夷山國家公園打造成為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典范、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的典范、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社區發展互促共贏的典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數據來源: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責編:李昉、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