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二氧化碳,中國按下快進鍵!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意味著中國在持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減碳的快進鍵。
我們為何要提出這樣的目標與願景?對產業、投資等領域有哪些影響?全社會又該如何不斷付諸努力?生態環境部近日舉辦“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吹風會”,一一回應了這些問題。
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倒逼結構調整,促進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對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以往我們都是提在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這次習主席明確提出要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體現了中國主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多做貢獻的擔當,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國際社會有輿論認為,中國的這一行動,將減少全球升溫0.2℃—0.4℃。”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
何建坤說,氣候變化危機來得猛烈。面對這一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威脅,以全球合作推進治理進程,已經成為國際共識。中國是全球第一個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在這個節點提出新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是向世界明確表明,中國要走綠色復蘇、綠色轉型的道路。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認為,國家減排新目標為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不能將達峰目標隻看作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緊密相連,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推動力。
“實現達峰乃至碳中和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大幅下降,這將有力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帶動綠色產業強勁增長,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李高說,從污染治理的角度看,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例,我們現有的大多數手段還停留在末端治理上,僅以這些手段,很難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大量污染物的產生,本質上來源於化石能源的使用,調結構是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因此明確二氧化碳達峰目標,以更多手段促進結構調整,將產生巨大的減排協同效應,有效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應對氣候變化需“全國一盤棋”,針對二氧化碳減排“十四五”將有硬措施
近些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有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別下降約18.2%和48.1%,已超過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基本扭轉了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比2005年提升7.9個百分點,也已超過對外承諾的2020年提高到15%左右的目標﹔2018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509萬公頃和51.04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通過不斷強化減排努力,中國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速放緩的重要貢獻力量。
“國家實力進一步增強,政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改革帶來的紅利、對制度的自信,都讓我們對國家新目標的實現充滿信心。但是減碳一定是一場攻堅戰,不僅要隻爭朝夕,也要久久為功。”李高表示,達峰行動跨越“十四五”“十五五”兩個五年規劃,必須全國一盤棋,才有望實現既定目標。
“從達峰到中和,發達國家的過渡期有60年至70年的時間,而中國隻有30年的時間,能源和經濟轉型、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的速度和力度都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何建坤認為,實現目標的路徑有四個方面,涵蓋加大產業結構轉型的強度和力度,以數字化來推進低碳化﹔充分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做好能源替代,建設近零排放的能源體系﹔在農業、林業、草原、濕地等系統尋求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確保每年吸收8億噸二氧化碳等等。
“十三五”規劃要求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但今年以來,一些地區能耗不降反升,甚至有人希望“十四五”降低能耗剛性目標。對此,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表示,提出國家新目標,意味著必須統一思想,發揮目標的倒逼作用,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協同效應。
面對國家新目標,“十四五”規劃是否會提出更高的能耗指標?李高表示,“十四五”是開啟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為實現達峰目標,“十四五”規劃將有一系列硬措施,不僅包括指標設定,還要更好地借助市場手段,綜合運用科技、財稅、環保等政策,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
傳統行業所受影響將被新產業增長消納,應立足新目標規避投資風險
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同時要做到二氧化碳早日達峰,能源結構調整首當其沖。何建坤表示,未來1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每年新增裝機量將超過1億千瓦,這個新增量相當於目前美國發電總裝機量。
新能源、新產業、新業態,都將在轉型過程中被重點扶植,此消彼長,火電、煤炭及煤化工領域所受沖擊將最為明顯。隨著傳統行業的萎縮,眾多就業崗位將不復存在。這些影響如何降到最低?李高表示,過去十年,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了90%,已經形成對煤電的價格競爭優勢,可以平價上網。與此同時,根據匡算,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已經與傳統煤炭行業相當,可以說,傳統行業所受影響有望被新產業增長所消納,未來,可再生能源及相關產業還將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給更多人帶來更安全、更舒適的工作。
面對新的國家目標,其他行業應注意什麼?李高首先給出了對金融業的提示。他說,對整個金融體系來講,一方面要考慮如何創新體制機制、政策手段,更好服務於新的國家減排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如何規避投資風險。“原來看上去比較安全的投資領域,在新的國家目標下,也可能產生投資風險。”
李高認為,各行業、各部門,尤其是鋼鐵、建材等可能面臨重大調整的行業,需要考慮如何在新的國家減排目標的基礎上,確定投資方向,確保投資安全。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孫秀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